书目信息 |
题名: |
低渗砂岩储层微观组构及其形成与演化
|
|
作者: | 张创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17.06 |
|
页数: | 154页 | |
开本: | 26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P618.130.2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低渗透储集层--di shen tou chu ji ceng--砂岩储集层--研究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114-4510-0 |
000 | 01281nam0 2200229 450 | |
001 | 012018001511 | |
010 | @a978-7-5114-4510-0@dCNY48.00 | |
100 | @a20170710d2017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k a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低渗砂岩储层微观组构及其形成与演化@Adi shen sha yan chu ceng wei guan zu gou ji qi xing cheng yu yan hua@f张创著@Fzhang chuang zhu |
210 | @a北京@c中国石化出版社@d2017.06 | |
215 | @a154页@c图@d26cm | |
320 | @a有书目 (第152-154页) | |
330 | @a本书以三类具有不同盆地地温背景、埋藏史条件与岩性特征的低渗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 (苏北盆地沙埝地区古近系阜宁组阜三段储层、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地区侏罗系西山窑组西二段储层与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盒八段储层), 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液氮吸附法微孔测试、粒度分析、X衍射、阴极发光、电子探针、常规压汞、恒速压汞等技术与方法, 分析、对比了低渗储层孔隙与喉道的分布特征。在筛选和建立较为准确的孔隙度演化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孔隙度演化史恢复。最后, 分析了三类低渗储层孔隙度演化特征, 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 |
606 | 0 | @a低渗透储集层@Adi shen tou chu ji ceng@x砂岩储集层@x研究 |
690 | @aP618.130.2@v5 | |
701 | 0 | @a张创@Azhang chuang@4著 |
801 | 0 | @aCN@c20180817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b21357355-56@dP618.130.2@eZ082@f2 | |
低渗砂岩储层微观组构及其形成与演化/张创著.-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7.06 |
154页:图;26cm |
ISBN 978-7-5114-4510-0:CNY48.00 |
本书以三类具有不同盆地地温背景、埋藏史条件与岩性特征的低渗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 (苏北盆地沙埝地区古近系阜宁组阜三段储层、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地区侏罗系西山窑组西二段储层与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盒八段储层), 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液氮吸附法微孔测试、粒度分析、X衍射、阴极发光、电子探针、常规压汞、恒速压汞等技术与方法, 分析、对比了低渗储层孔隙与喉道的分布特征。在筛选和建立较为准确的孔隙度演化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孔隙度演化史恢复。最后, 分析了三类低渗储层孔隙度演化特征, 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低渗砂岩储层微观组构及其形成与演化
索取号:P618.130.2/Z082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357355 | 213573550 | 自科库401/401自科库 126排1列6层/ [索取号:P618.130.2/Z082] | 在馆 | |
2 | 1357356 | 213573569 | 自科库401/401自科库 126排1列6层/ [索取号:P618.130.2/Z082]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