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技术哲学讲演录
|
|
作者: | 吴国盛,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10 |
|
页数: | 252页 | |
开本: | 22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N02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技术哲学--ji shu zhe xue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300-23231-7 |
000 | 01271nam0 22002291 450 | |
001 | 012017001791 | |
010 | @a978-7-300-23231-7@dCNY38.00 | |
100 | @a20161115d2016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技术哲学讲演录@Aji shu zhe xue jiang yan lu@f吴国盛著@Fwu guo sheng zhu |
210 | @a北京@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2016.10 | |
215 | @a252页@d22cm | |
314 | @a吴国盛, 1964年9月生于湖北广济。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教研室主任,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主任, 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 | |
330 | @a2007-2008年间, 作者在东南大学等地的讲堂上以技术哲学为主题做了多次讲演, 本书是其中七次讲演的录音整理稿结集。在这些“当场发生”的哲学运思中, 作者试图把技术阐释成人的存在方式或“存在论差异”, 阐释成人类文明活跃而又实际的构成要素, 从而构建一种非本质主义的技术存在论框架。在这种新的技术存在论框架下, 技术中性论、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受到了批判, 技术与人性的自我构造、技术之中渗透着的政治要素以及现代技术与现代科学的关系, 则得到了新鲜而生动的说明。 | |
606 | 0 | @a技术哲学@Aji shu zhe xue |
690 | @aN02@v5 | |
701 | 0 | @a吴国盛,@Awu guo sheng@f1964-@4著 |
801 | 0 | @aCN@c20170912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b21351476-77@dN02@eW786@f2 | |
技术哲学讲演录/吴国盛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0 |
252页;22cm |
ISBN 978-7-300-23231-7:CNY38.00 |
2007-2008年间, 作者在东南大学等地的讲堂上以技术哲学为主题做了多次讲演, 本书是其中七次讲演的录音整理稿结集。在这些“当场发生”的哲学运思中, 作者试图把技术阐释成人的存在方式或“存在论差异”, 阐释成人类文明活跃而又实际的构成要素, 从而构建一种非本质主义的技术存在论框架。在这种新的技术存在论框架下, 技术中性论、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受到了批判, 技术与人性的自我构造、技术之中渗透着的政治要素以及现代技术与现代科学的关系, 则得到了新鲜而生动的说明。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技术哲学讲演录
索取号:N02/W786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351476 | 213514767 | 自科库401/401自科库 133排2列6层/ [索取号:N02/W786] | 在馆 | |
2 | 1351477 | 213514776 | 自科库401/401自科库 133排2列6层/ [索取号:N02/W786]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