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影像大地测量及其地学应用
|
|
作者: | 何平 , 温扬茂 , 许才军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2.12 |
|
页数: | 261页 | |
开本: | 26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P22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大地测量学--da di ce liang xue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307-23511-3 |
000 | 01545nam0 2200265 450 | |
001 | 92827 | |
005 | 20250818143756.35 | |
010 | @a978-7-307-23511-3@dCNY69.00 | |
100 | @a20230418d2022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420000 | |
105 | @aa a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影像大地测量及其地学应用@Aying xiang da di ce liang ji qi di xue ying yong@f何平, 温扬茂, 许才军著 |
210 | @a武汉@c武汉大学出版社@d2022.12 | |
215 | @a261页@c图 (部分彩图)@d26cm | |
320 | @a有书目 (第228-261页) | |
330 | @a本书共包括7章。第1章为绪论 ; 第2章介绍InSAR、时序InSAR和CRInSAR的基本原理, 分析其误差源和数学模型 ; 第3章介绍除InSAR以外的影像大地测量技术, 包括像素偏移追踪、多孔径干涉测量、子条带重复观测干涉测量和LiDAR点云测量等, 并梳理影像大地测量观测构建三维形变场的原理和实例 ; 第4章介绍影像大地测量与地震活动, 根据不同震例的同震、震间和震后过程形变特征, 选择合适的影像大地测量观测, 研究震源机制、断层震间运动和区域岩石圈流变特性 ; 第5章介绍影像大地测量与火山形变, 研究地下岩浆活动过程中地表形变和估算地下岩浆结构, 阐述人工智能在InSAR检测火山形变和地球科学问题的应用前景, 第6章介绍影像大地测量与地面沉降, 研究时序InSAR监测与城市沉降过程, 评估由地下水体积损失导致的沉降, 以及大型建/构筑物的形变特征 ; 第7章介绍影像大地测量与冰冻圈活动, 研究地震、季节气候与冰湖演化的关系。 | |
606 | 0 | @a大地测量学@Ada di ce liang xue |
690 | @aP22@v5 | |
701 | 0 | @a何平@Ahe ping@4著 |
701 | 0 | @a温扬茂@Awen yang mao@4著 |
701 | 0 | @a许才军@Axu cai jun@4著 |
801 | 0 | @aCN@c20250909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P22@eH192@f1 | |
影像大地测量及其地学应用/何平, 温扬茂, 许才军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2.12 |
261页:图 (部分彩图);26cm |
ISBN 978-7-307-23511-3:CNY69.00 |
本书共包括7章。第1章为绪论 ; 第2章介绍InSAR、时序InSAR和CRInSAR的基本原理, 分析其误差源和数学模型 ; 第3章介绍除InSAR以外的影像大地测量技术, 包括像素偏移追踪、多孔径干涉测量、子条带重复观测干涉测量和LiDAR点云测量等, 并梳理影像大地测量观测构建三维形变场的原理和实例 ; 第4章介绍影像大地测量与地震活动, 根据不同震例的同震、震间和震后过程形变特征, 选择合适的影像大地测量观测, 研究震源机制、断层震间运动和区域岩石圈流变特性 ; 第5章介绍影像大地测量与火山形变, 研究地下岩浆活动过程中地表形变和估算地下岩浆结构, 阐述人工智能在InSAR检测火山形变和地球科学问题的应用前景, 第6章介绍影像大地测量与地面沉降, 研究时序InSAR监测与城市沉降过程, 评估由地下水体积损失导致的沉降, 以及大型建/构筑物的形变特征 ; 第7章介绍影像大地测量与冰冻圈活动, 研究地震、季节气候与冰湖演化的关系。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影像大地测量及其地学应用
索取号:P22/H192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626791 | 216267910 | 自科库401/ [索取号:P22/H192]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