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
|
| 作者: | 张奇才 , 高正礼 , 王先俊 编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12 |
|
| 页数: | 409页 | |
| 开本: | 21cm | |
| 丛书名: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D614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社会主义建设模式--she hui zhu yi jian she mo shi--中国--研究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7-01-005321-9 | |
| 000 | 01221nam0 2200265 450 | |
| 001 | 012007785430 | |
| 005 | 20071008165151.12 | |
| 010 | @a7-01-005321-9@dCNY28.00 | |
| 100 | @a20070803d2005 km y0chiy012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110000 | |
| 105 | @ay z 000yy | |
| 200 | 1 | @a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Adang dai zhong guo de ma ke si zhu yi@e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f王先俊, 张奇才, 高正礼编著@Fwang xian jun,zhang qi cai,gao zheng li bian zhu |
| 210 | @a北京@c人民出版社@d2005.12 | |
| 215 | @a409页@d21cm | |
| 330 | @a本书作为高等院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材,由三位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资深专家、学者,针对教育教学特点编写而成。本书探讨了邓小平理论的内涵,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历史地位,论述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揭示了邓小平理论的本质特征。 | |
| 517 | 1 | @a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deng xiao ping li lun he“san ge dai biao”zhong yao si xiang |
| 600 | 0 | @a邓小平,@Adeng xiao ping@f1904- @x社会主义建设模式@x研究 |
| 606 | 0 | @a社会主义建设模式@Ashe hui zhu yi jian she mo shi@y中国@x研究 |
| 690 | @aD614@v4 | |
| 701 | 0 | @a张奇才@Azhang qi cai@4编著 |
| 701 | 0 | @a高正礼@Agao zheng li@4编著 |
| 701 | 0 | @a王先俊@Awang xian jun@4编著 |
| 801 | 0 | @aCN@c20071008 |
| 905 | @dD614@eW382 | |
|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王先俊, 张奇才, 高正礼编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2 |
| 409页;21cm |
| ISBN 7-01-005321-9:CNY28.00 |
| 本书作为高等院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材,由三位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资深专家、学者,针对教育教学特点编写而成。本书探讨了邓小平理论的内涵,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历史地位,论述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揭示了邓小平理论的本质特征。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索取号:D614/W382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251626 | 202516269 | 社科库509/509社科库 72排3列1层/ [索取号:D614/W382] | 在馆 | |
| 2 | 251627 | 202516278 | 社科库509/509社科库 72排3列1层/ [索取号:D614/W382] | 在馆 | |
| 3 | 251628 | 202516287 | 社科库509/509社科库 72排3列1层/ [索取号:D614/W382]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