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中国传统建筑的技术与艺术
|
|
作者: | 梁思成,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8.07 |
|
页数: | 286页 | |
开本: | 22cm | |
丛书名: | 文史存典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TU-092.2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古建筑--gu jian zhu--建筑艺术--研究--中国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205-0178-1 |
000 | 01412nam 2200265 450 | |
001 | 012019001660 | |
010 | @a978-7-5205-0178-1@b精装@dCNY84.80 | |
100 | @a20180816d2018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 a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中国传统建筑的技术与艺术@Azhong guo chuan tong jian zhu de ji shu yu yi shu@f梁思成著@Fliang si cheng zhu |
210 | @a北京@c中国文史出版社@d2018.07 | |
215 | @a286页@c图@d22cm | |
225 | 2 | @a文史存典@Awen shi cun dian@i建筑卷 |
314 | @a梁思成, 广东新会人, 是第一届国立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 |
320 | @a有书目 | |
330 | @a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建筑营造技术和工艺传承人是传统建筑的重要践行者和守护者。本书是梁思成就我国建筑尤其是经典代表历经的精心设计、巧妙施工、潜心装饰等技艺成为传世之作后, 付诸了巨大的心血和智慧将其规律特点总结梳理成文的理论著作。随着时代变迁, 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日渐式微, 技艺传承后继乏人, 研究和记录建筑发展的资料更显得弥足珍贵。全书分四部分组成, 具体内容有: 祖国的建筑、建筑创作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北平文物必须整理与保存等, 体现了梁思成持续连贯的学术素养和思想主张。 | |
410 | 0 | @12001 @a文史存典@i建筑卷 |
606 | 0 | @a古建筑@Agu jian zhu@x建筑艺术@x研究@y中国 |
690 | @aTU-092.2@v5 | |
701 | 0 | @a梁思成,@Aliang si cheng@f1901-1972@4著 |
801 | 0 | @aCN@c20180816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b21420181-82@dTU-092.2@eL410@f2 | |
中国传统建筑的技术与艺术/梁思成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8.07 |
286页:图;22cm.-(文史存典.建筑卷) |
ISBN 978-7-5205-0178-1(精装):CNY84.80 |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建筑营造技术和工艺传承人是传统建筑的重要践行者和守护者。本书是梁思成就我国建筑尤其是经典代表历经的精心设计、巧妙施工、潜心装饰等技艺成为传世之作后, 付诸了巨大的心血和智慧将其规律特点总结梳理成文的理论著作。随着时代变迁, 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日渐式微, 技艺传承后继乏人, 研究和记录建筑发展的资料更显得弥足珍贵。全书分四部分组成, 具体内容有: 祖国的建筑、建筑创作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北平文物必须整理与保存等, 体现了梁思成持续连贯的学术素养和思想主张。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中国传统建筑的技术与艺术
索取号:TU-092.2/L410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420181 | 214201816 | 建筑库101/101建筑库 6排3列3层/ [索取号:TU-092.2/L410] | 在馆 | |
2 | 1420182 | 214201825 | 建筑库101/101建筑库 6排3列3层/ [索取号:TU-092.2/L410]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