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本馆介绍
  • 公告通知
  • 最新文献
  • 馆藏检索
  • 电子资源
  • 读者导购
  • 参考咨询
  • CALIS
  • 我的图书馆
  • 登录
  • 详细信息显示
  • 放入我的书架
  • 预约/预借图书
  • 作者相关作品
  • 分类相关作品
  • 丛书相关作品
  • 出版社相关作品

书目信息

  • 表格格式
  • 工作单格式
  • 卡片格式
题名:
文化困知录
    
 
作者: 冯天瑜, 著
分册:  
出版信息: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3.07
页数: 351页
开本: 25cm
丛书名:
单 册:
中图分类: K203-53
科图分类:
主题词: 中华文化--zhong hua wen hua--文集
电子资源:
ISBN: 978-7-218-16672-8
 
 
 
 
 
000 01603nam0 2200253 450
001 2433544490
010    @a978-7-218-16672-8@b精装@dCNY128.00
100    @a20230814d2023 em y0chiy0120 ea
101 0  @achi
102    @aCN@b440000
105    @aak a 000yy
106    @ar
200 1  @a文化困知录@Awen hua kun zhi lu@f冯天瑜著
210    @a广州@c广东人民出版社@d2023.07
215    @a351页@c图@d25cm
314    @a冯天瑜 (1942-2023), 湖北红安人, 著名历史文化学家。曾担任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史学会会长、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荆楚文库》总编辑 (之一) 等职务。长期从事思想文化史研究, 探讨中国文化史框架构筑和明清文化史, 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是中国文化史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
320    @a有书目
330    @a本书是一本文集, 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及研究, 收录了冯天瑜先生最新研究成果, 《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的历史警示与当下启迪》《“丝绸之路”的三大动力源》《“中国世纪”说应当缓议》《现代中国如何回应“黄宗羲问题”? 》《“中国”词义考》等。作者遵循微观辨析与宏观把握相结合, 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济之理路, 考究文化史学基本论题, 如中国文化之生成机制、发展脉络及走势、中国文化特质、中外文化互动等, 以“文化生态”说为基旨, 以中西文化互动为视野, 探究中国文化的源流与脉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对当下中国社会的文化问题给予贴切的关怀、深刻的反省和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这是一部理性的清醒的历史文化警示录。
586    @a
606 0  @a中华文化@Azhong hua wen hua@j文集
690    @aK203-53@v5
701  0 @a冯天瑜,@Afeng tian yu@f1942-2023@4著
801  0 @aCN@c20230814
905    @dK203@eF528@f1@sK203/F528@S@Z
    
    文化困知录/冯天瑜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23.07
    351页:图;25cm
    
    
    ISBN 978-7-218-16672-8(精装):CNY128.00
    本书是一本文集, 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及研究, 收录了冯天瑜先生最新研究成果, 《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的历史警示与当下启迪》《“丝绸之路”的三大动力源》《“中国世纪”说应当缓议》《现代中国如何回应“黄宗羲问题”? 》《“中国”词义考》等。作者遵循微观辨析与宏观把握相结合, 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济之理路, 考究文化史学基本论题, 如中国文化之生成机制、发展脉络及走势、中国文化特质、中外文化互动等, 以“文化生态”说为基旨, 以中西文化互动为视野, 探究中国文化的源流与脉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对当下中国社会的文化问题给予贴切的关怀、深刻的反省和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这是一部理性的清醒的历史文化警示录。
●
相关链接 在E读中查询图书 在当当中查询图书 在豆瓣中查询图书


正题名:文化困知录     索取号:K203/F528         预约/预借

序号 登录号 条形码 馆藏地/架位号 状态 备注
1 21610389   216103892   社科库309/309社科库 105排6列3层/ [索取号:K203/F528] 在馆    
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 欢迎您!
大连网信软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