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废墟”上的争战
|
|
| 作者: | 姚霞 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3.07 |
|
| 页数: | 216页 | |
| 开本: | 17cm | |
| 丛书名: | 高校人文学术成果文库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I512.065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5068-3439-1 | |
| 000 | 01292nam0 2200265 450 | |
| 001 | 0100120746 | |
| 010 | @a978-7-5068-3439-1@dCNY42.00 | |
| 100 | @a20130814d2013 em y0chiy011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110000 | |
| 105 | @ay z 000yy | |
| 106 | @ar | |
| 200 | 1 | @a“废墟”上的争战@Afei xu shang de zheng zhan@e论后苏联文学批评的话语权力之争@f姚霞著@Fyao xia zhu |
| 210 | @a北京@c中国书籍出版社@d2013.07 | |
| 215 | @a216页@d17cm | |
| 225 | 2 | @a高校人文学术成果文库 |
| 330 | @a本书以《“废墟”上的争战——论后苏联文学批评话语权力之争》为题,对1990年代以来的俄罗斯文学批评进行了历时的梳理和共时的阐发。后苏联时代的文学(遑论批评)距中国的读者已十分遥远,这一方面是因为随中俄国情的变化,后苏联文学已不再像前苏联文学那样占据我们阅读的中心;另一方面,国内学界之未能将比邦真正有活力的文学介绍进来,亦是一因。本书旨在回到后苏联文学的“现场”,通过对其文学批评的分析缕述,呈现文学思潮的起伏、话语权的转移,从而填补国内研究空白、指正当代俄罗斯文学与批评在我国俄语学界的接受误区。其学理的价值与现实的意义,均不言自明。 | |
| 410 | 0 | @12001 @a高校人文学术成果文库 |
| 517 | 1 | @a论后苏联文学批评的话语权力之争 |
| 540 | @a“废墟”上的争战 | |
| 690 | @aI512.065@v5 | |
| 701 | 0 | @a姚霞@Ayao xia@4著 |
| 801 | @aCN | |
| 901 | @a1412 | |
| 905 | @b1019576-8@dI512.065@eY370@f3@a241430 | |
| “废墟”上的争战:论后苏联文学批评的话语权力之争/姚霞著.-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07 |
| 216页;17cm.-(高校人文学术成果文库) |
| ISBN 978-7-5068-3439-1:CNY42.00 |
| 本书以《“废墟”上的争战——论后苏联文学批评话语权力之争》为题,对1990年代以来的俄罗斯文学批评进行了历时的梳理和共时的阐发。后苏联时代的文学(遑论批评)距中国的读者已十分遥远,这一方面是因为随中俄国情的变化,后苏联文学已不再像前苏联文学那样占据我们阅读的中心;另一方面,国内学界之未能将比邦真正有活力的文学介绍进来,亦是一因。本书旨在回到后苏联文学的“现场”,通过对其文学批评的分析缕述,呈现文学思潮的起伏、话语权的转移,从而填补国内研究空白、指正当代俄罗斯文学与批评在我国俄语学界的接受误区。其学理的价值与现实的意义,均不言自明。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废墟"上的争战
索取号:I512.065/Y370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1019576 | 210195769 | 文学库116/116文学库 16排1列6层/ [索取号:I512.065/Y370] | 在馆 | |
| 2 | 1019577 | 210195778 | 文学库116/116文学库 16排1列6层/ [索取号:I512.065/Y370] | 在馆 | |
| 3 | 1019578 | 210195787 | 社科二线422/422社科库 33排3列5层/ [索取号:I512.065/Y370]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