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水代谢、水再生与水环境承载力
|
|
| 作者: | 曾维华 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5 |
|
| 页数: | 15,271页 | |
| 开本: | 26cm | |
| 丛书名: | 海河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丛书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P339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水循环--研究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03-044928-3 | |
| 000 | 01333nam0 2200289 450 | |
| 001 | 0100004376 | |
| 010 | @a978-7-03-044928-3@b精装@dCNY168.00 | |
| 100 | @a20151019d2015 em y0chiy5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110000 | |
| 105 | @aa z 001yy | |
| 106 | @ar | |
| 200 | 1 | @a水代谢、水再生与水环境承载力@f曾维华等著@Ashui dai xie 、 shui zai sheng yu shui huan jing cheng zai li |
| 205 | @a2版 | |
| 210 | @a北京@c科学出版社@d2015 | |
| 215 | @a15,271页@c图@d26cm | |
| 225 | 2 | @a海河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丛书 |
| 300 | @a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
| 304 | @a著者还有:吴波、杨志峰、刘静玲等 | |
| 330 | @a本书针对水科学与环境科学等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从流域/区域水系统入手,分析水循环、水代谢与水再生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对水代谢系统驱动因素的识别、系统问题的模拟和分析,以及针对具体问题可实施的措施进行优选分析,建立了一套用于研究水代谢系统的方法体系;进一步将所建立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实际案例研究,力求通过调节水代谢过程,提高水资源再生能力与水环境承载力,实现流域/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终目标。 | |
| 410 | 0 | @12001 @a海河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丛书 |
| 606 | 0 | @a水循环@x研究 |
| 690 | @aP339@v5 | |
| 701 | 0 | @a曾维华@f(1965~)@4著@Azeng wei hua |
| 801 | 0 | @aCN@c20160505 |
| 856 | @a | |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P339@eZ027=2 | |
| 水代谢、水再生与水环境承载力/曾维华等著.-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
| 15,271页:图;26cm.-(海河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丛书) |
|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 ISBN 978-7-03-044928-3(精装):CNY168.00 |
| 本书针对水科学与环境科学等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从流域/区域水系统入手,分析水循环、水代谢与水再生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对水代谢系统驱动因素的识别、系统问题的模拟和分析,以及针对具体问题可实施的措施进行优选分析,建立了一套用于研究水代谢系统的方法体系;进一步将所建立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实际案例研究,力求通过调节水代谢过程,提高水资源再生能力与水环境承载力,实现流域/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终目标。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水代谢、水再生与水环境承载力
索取号:P339/Z027=2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1246106 | 212461067 | 自科库401/401自科库 121排1列4层/ [索取号:P339/Z027=2]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