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批判理论的旅行
|
|
作者: | 赵勇, , 韦伯 主编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06 |
|
页数: | 471页 | |
开本: | 23cm | |
丛书名: | 文化诗学理论与实践丛书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B089.1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法兰克福学派--fa lan ke fu xue pai--哲学理论--文集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301-33032-6 |
000 | 02194nam 2200301 450 | |
001 | CAL 0120227432962 | |
010 | @a978-7-301-33032-6@dCNY118.00 | |
100 | @a20220906d2022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a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批判理论的旅行@Api pan li lun de lu^ xing@e在审美与社会之间@f赵勇, (美) 塞缪尔·韦伯主编 |
210 |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22.06 | |
215 | @a471页@d23cm | |
225 | 2 | @a文化诗学理论与实践丛书@Awen hua shi xue li lun yu shi jian cong shu |
300 | @a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文学院学术著作出版资助 | |
314 | @a赵勇,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塞缪尔·韦伯, 美国西北大学德语系、比较文学系教授。 | |
320 | @a有书目 | |
330 | @a本书是一本围绕“批判理论“的专题论文集。“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在1930年代提出的理论主张, 亦是该学派第一代成员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洛文塔尔、本雅明等人奉行的指导思想。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译脉, 该学派对现代社会特别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法西斯主义兴起的欧洲、发达工业社会和大众文化兴盛的美国进行了哲学、美学、文学、艺术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和批判, 广泛涉及人的生存与活动、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合理化等一系列问题。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 “批判理论”开始了它的“旅行”, 其思想不仅向欧洲各国、北美和东亚菱延, 而且广泛渗透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包括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思想、符号学和语言学理论、文化研究等。与此同时, 批判理论也成为影响汉语学界哲学、社会学、美学、文艺学等领域的重要理论资源。2019年9月,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以“审美、社会与批判理论的旅行”为题, 召开了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 国内外一批优秀学者提交论文并在审美与社会之间, 对批判理论本身、重要的批判理论家、批判理论与其他理论家的互动、批判理论的中国之旅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本书将在这些论文中精选出译批优秀之作, 形成一本专题论集。 | |
410 | 0 | @12001 @a文化诗学理论与实践丛书 |
517 | 1 | @a在审美与社会之间@Azai shen mei yu she hui zhi jian |
606 | 0 | @a法兰克福学派@Afa lan ke fu xue pai@x哲学理论@j文集 |
690 | @aB089.1@v5 | |
701 | 0 | @a赵勇,@Azhao yong@f1963-@4主编 |
701 | 1 | @a韦伯@Awei bo@g(Weber, Samuel),@f1940-@4主编 |
801 | 0 | @aCN@c20220906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B089.1@eZ342@f1 | |
批判理论的旅行:在审美与社会之间/赵勇, (美) 塞缪尔·韦伯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06 |
471页;23cm.-(文化诗学理论与实践丛书) |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文学院学术著作出版资助 |
ISBN 978-7-301-33032-6:CNY118.00 |
本书是一本围绕“批判理论“的专题论文集。“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在1930年代提出的理论主张, 亦是该学派第一代成员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洛文塔尔、本雅明等人奉行的指导思想。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译脉, 该学派对现代社会特别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法西斯主义兴起的欧洲、发达工业社会和大众文化兴盛的美国进行了哲学、美学、文学、艺术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和批判, 广泛涉及人的生存与活动、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合理化等一系列问题。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 “批判理论”开始了它的“旅行”, 其思想不仅向欧洲各国、北美和东亚菱延, 而且广泛渗透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包括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思想、符号学和语言学理论、文化研究等。与此同时, 批判理论也成为影响汉语学界哲学、社会学、美学、文艺学等领域的重要理论资源。2019年9月,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以“审美、社会与批判理论的旅行”为题, 召开了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 国内外一批优秀学者提交论文并在审美与社会之间, 对批判理论本身、重要的批判理论家、批判理论与其他理论家的互动、批判理论的中国之旅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本书将在这些论文中精选出译批优秀之作, 形成一本专题论集。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批判理论的旅行
索取号:B089.1/Z342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566071 | 215660719 | 社科库509/509社科库 8排1列4层/ [索取号:B089.1/Z342]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