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幽玄研究
|
|
| 作者: | 李东军 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07 |
|
| 页数: | 298页 | |
| 开本: | 21cm | |
| 丛书名: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I313.072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诗歌--shi ge--文学理论--研究--日本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5601-3883-1 | |
| 000 | 01150nam0 2200265 450 | |
| 001 | 012009870219 | |
| 005 | 20090919171301.68 | |
| 010 | @a978-7-5601-3883-1@dCNY24.00 | |
| 100 | @a20090919d2008 em y0chiy012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220000 | |
| 105 | @ac a 000gy | |
| 106 | @ar | |
| 200 | 1 | @a幽玄研究@Ayou xuan yan jiu@e中国古代诗学视域下的日本中世文学@f李东军著@Fli dong jun zhu |
| 210 | @a长春@c吉林大学出版社@d2008.07 | |
| 215 | @a298页@c肖像@d21cm | |
| 300 | @a苏州大学“211工程”学科建设经费资助 | |
| 320 | @a有书目 (第288-293页) | |
| 330 | @a本书从日本诗学中的“幽玄”观念入手,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将这种学说的源头追溯刘勰至《文心雕龙》中的“神思篇”与钟嵘的“物感”,这并不是论文中最突出之外,至关重要的是从日本诗学自身发展规律来理解这种观念的起源与演变过程,这就涉及到日本文学、宗教和民族性格等具体深入的探讨。 | |
| 517 | 1 | @a中国古代诗学视域下的日本中世文学@Azhong guo gu dai shi xue shi yu xia de ri ben zhong shi wen xue |
| 606 | 0 | @a诗歌@Ashi ge@x文学理论@x研究@y日本 |
| 690 | @aI313.072@v4 | |
| 701 | 0 | @a李东军@Ali dong jun@4著 |
| 801 | 0 | @aCN@bQSSK@c20090919 |
| 905 | @b757594-96@dI313.072@eL142@f3 | |
| 幽玄研究:中国古代诗学视域下的日本中世文学/李东军著.-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07 |
| 298页:肖像;21cm |
| 苏州大学“211工程”学科建设经费资助 |
| ISBN 978-7-5601-3883-1:CNY24.00 |
| 本书从日本诗学中的“幽玄”观念入手,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将这种学说的源头追溯刘勰至《文心雕龙》中的“神思篇”与钟嵘的“物感”,这并不是论文中最突出之外,至关重要的是从日本诗学自身发展规律来理解这种观念的起源与演变过程,这就涉及到日本文学、宗教和民族性格等具体深入的探讨。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幽玄研究
索取号:I313.072/L142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757594 | 207575943 | 文学库116/116文学库 14排1列1层/ [索取号:I313.072/L142] | 在馆 | |
| 2 | 757595 | 207575952 | 文学库116/116文学库 14排1列1层/ [索取号:I313.072/L142] | 在馆 | |
| 3 | 757596 | 207575961 | 社科二线400B/400B社科库 10排4列1层/ [索取号:I313.072/L142]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