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本馆介绍
  • 公告通知
  • 最新文献
  • 馆藏检索
  • 电子资源
  • 读者导购
  • 参考咨询
  • CALIS
  • 我的图书馆
  • 登录
  • 详细信息显示
  • 放入我的书架
  • 预约/预借图书
  • 作者相关作品
  • 分类相关作品
  • 丛书相关作品
  • 出版社相关作品

书目信息

  • 表格格式
  • 工作单格式
  • 卡片格式
题名:
虚无
    
 
作者: 韦布 编 ;冯永勇 , 金泰峰 译
分册:  
出版信息: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8.06
页数: 276页
开本: 21cm
丛书名: 探索·新知系列
单 册:
中图分类: B2
科图分类:
主题词: 虚无--xu wu--研究
电子资源:
ISBN: 978-7-100-13872-7
 
 
 
 
 
000 01848nam 2200313 450
001 012018000114
010    @a978-7-100-13872-7@b精装@dCNY43.00
100    @a20180717d2018 em y0chiy50 ea
101 1  @achi@ceng
102    @aCN@b110000
105    @aa z 000yy
106    @ar
200 1  @a虚无@Axu wu@e从绝对零度到宇宙中被遗忘的角落@f(英) 杰里米·韦布编@F(ying) jie li mi ·wei bu bian@g冯永勇, 金泰峰译
210    @a北京@c商务印书馆@d2018.06
215    @a276页@c图@d21cm
225 2  @a探索·新知系列@Atan suo ·xin zhi xi lie
305    @a据Profile Books出版社2013年英文版译出
312    @a英文题名原文取自书中
330    @a零、无、虚无缥缈、毫无生气……“虚无”实在太容易被人忽视了, 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它的迷人之处。但科学家们早在几百年就懂得, 虚无是理解一切的关键--从为什么粒子有质量, 到无什么宇宙会膨胀。所以说, 如果没有虚无, 我们就什么也发现不了。本书以宇宙的诞生和湮灭、真空、虚无的力量、零和绝对零度为主题, 按时间顺序分为开端、未解之谜、打破砂锅、惊喜、发现之旅、结论六个部分, 每部分由4-5篇独立的文章组成, 试图以科学的角度解答某些存在真的能从虚无中诞生吗? 为何某些动物终日无所事事? 当我们试图思考的时候大脑在做什么? 数字零是如何诞生的? 身体的“无用”器官为什么存在? 在回答这些看起来不知所谓的问题的过程中, 最终提出“虚无”在不同的环境中都有应用这一观点; 在不同的情况下, “虚无”是某个真实存在的不同表现形式。
410  0 @12001 @a探索·新知系列
500 10 @aNothing : from absolute zero to cosmic oblivion-amazing insights into nothingness@mChinese
517 1  @a从绝对零度到宇宙中被遗忘的角落@Acong jue dui ling du dao yu zhou zhong bei yi wang de jiao luo
606 0  @a虚无@Axu wu@x研究
690    @aB2@v5
701  1 @a韦布@Awei bu@g(Webb, Jeremy)@4编
702  0 @a冯永勇@Afeng yong yong@4译
702  0 @a金泰峰@Ajin tai feng@4译
801  0 @aCN@c20180911
905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b21391868-70@dB2@eW512@f3
    
    虚无:从绝对零度到宇宙中被遗忘的角落/(英) 杰里米·韦布编/冯永勇, 金泰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06
    276页:图;21cm.-(探索·新知系列)
    
    
    ISBN 978-7-100-13872-7(精装):CNY43.00
    零、无、虚无缥缈、毫无生气……“虚无”实在太容易被人忽视了, 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它的迷人之处。但科学家们早在几百年就懂得, 虚无是理解一切的关键--从为什么粒子有质量, 到无什么宇宙会膨胀。所以说, 如果没有虚无, 我们就什么也发现不了。本书以宇宙的诞生和湮灭、真空、虚无的力量、零和绝对零度为主题, 按时间顺序分为开端、未解之谜、打破砂锅、惊喜、发现之旅、结论六个部分, 每部分由4-5篇独立的文章组成, 试图以科学的角度解答某些存在真的能从虚无中诞生吗? 为何某些动物终日无所事事? 当我们试图思考的时候大脑在做什么? 数字零是如何诞生的? 身体的“无用”器官为什么存在? 在回答这些看起来不知所谓的问题的过程中, 最终提出“虚无”在不同的环境中都有应用这一观点; 在不同的情况下, “虚无”是某个真实存在的不同表现形式。
●
相关链接 在E读中查询图书 在当当中查询图书 在豆瓣中查询图书


正题名:虚无     索取号:B2/W512         预约/预借

序号 登录号 条形码 馆藏地/架位号 状态 备注
1 1391868   213918689   社科库509/509社科库 8排4列1层/ [索取号:B2/W512] 在馆    
2 1391869   213918698   社科库509/509社科库 8排4列1层/ [索取号:B2/W512] 在馆    
3 1391870   213918705   社科库509/509社科库 8排4列1层/ [索取号:B2/W512] 在馆    
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 欢迎您!
大连网信软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