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本馆介绍
  • 公告通知
  • 最新文献
  • 馆藏检索
  • 电子资源
  • 读者导购
  • 参考咨询
  • CALIS
  • 我的图书馆
  • 登录
  • 详细信息显示
  • 放入我的书架
  • 预约/预借图书
  • 作者相关作品
  • 分类相关作品
  • 丛书相关作品
  • 出版社相关作品

书目信息

  • 表格格式
  • 工作单格式
  • 卡片格式
题名:
家庭·乡里·朝堂
    
 
作者: 张聪 著 ;刘云军 译
分册:  
出版信息: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3.01
页数: 316页
开本: 21cm
丛书名:
单 册:
中图分类: B823.1 , D691.71
科图分类:
主题词: 知识分子--zhi shi fen zi--研究--中国--北宋 , 孝--xiao--文化研究--中国--北宋
电子资源:
ISBN: 978-7-5732-0445-5
 
 
 
 
 
000 01973nam0 2200301 450
001 482765
010    @a978-7-5732-0445-5@b精装@dCNY68.00
100    @a20220906d2023 em y0chiy50 ea
101 1  @achi@ceng
102    @aCN@b310000
105    @ay a 000yy
106    @ar
200 1  @a家庭·乡里·朝堂@Ajia ting · xiang li ·chao tang@e北宋士人与孝道@d= family, state and native place@eperforming filial piety in Northern Song China@f(美) 张聪著@g刘云军译@zeng
210    @a上海@c上海古籍出版社@d2023.01
215    @a316页@d21cm
314    @a张聪, 美国华盛顿大学 (西雅图) 博士, 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教授。刘云军,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现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宋代文献整理与研究、民间信仰研究、海外汉学 (侧重宋代) 的译介。
320    @a有书目 (第279-314页)
330    @a本书作者将北宋士大夫群体追求世俗抱负与履行家庭责任之间的紧张关系置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核心。在考察了2000多部墓志铭和大量其他官方或私人写作后, 发现, 北宋士人面临的上述困境, 既未减少他们尽孝, 也没有妨碍他们应举和奉公。相反, 北宋朝廷及士人自身努力调和这一矛盾, 进而促成了“禄养”模式在北宋的发扬光大。士人的长期远游, 同时使乡里的含义变得淡薄而不稳定。这一方面导致父母死后久而不葬, 产生大量摈弃祖茔、建立新茔的“不孝”现象, 另一方面又直接促成了一种新孝行的“流行”。这场自下而上, 由士人发起, 以维护壮大家庭、宗族、乡里为目标的运动, 与当时的儒学复兴汇成一股潮流, 促成了理学的最终胜利。换言之, 北宋时期对士人孝道的重新界定, 不仅标志着政府对士大夫“私人”家庭事务的大规模干预, 而且直接影响了宋代及后世家庭、社会和文化规范的变迁。
500 10 @aFamily, state and native place : performing filial piety in Northern Song China@mChinese
517 1  @a北宋士人与孝道@Abei song shi ren yu xiao dao
606 0  @a知识分子@Azhi shi fen zi@x研究@y中国@z北宋
606 0  @a孝@Axiao@x文化研究@y中国@z北宋
690    @aB823.1@v5
690    @aD691.71@v5
701  1 @a张聪@Azhang cong@4著
702  0 @a刘云军@Aliu yun jun@4译
801  0 @aCN@c20220906
905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D691.71@eZ082
    
    家庭·乡里·朝堂:北宋士人与孝道= family, state and native place:performing filial piety in Northern Song China/(美) 张聪著/刘云军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01
    316页;21cm
    
    
    ISBN 978-7-5732-0445-5(精装):CNY68.00
    本书作者将北宋士大夫群体追求世俗抱负与履行家庭责任之间的紧张关系置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核心。在考察了2000多部墓志铭和大量其他官方或私人写作后, 发现, 北宋士人面临的上述困境, 既未减少他们尽孝, 也没有妨碍他们应举和奉公。相反, 北宋朝廷及士人自身努力调和这一矛盾, 进而促成了“禄养”模式在北宋的发扬光大。士人的长期远游, 同时使乡里的含义变得淡薄而不稳定。这一方面导致父母死后久而不葬, 产生大量摈弃祖茔、建立新茔的“不孝”现象, 另一方面又直接促成了一种新孝行的“流行”。这场自下而上, 由士人发起, 以维护壮大家庭、宗族、乡里为目标的运动, 与当时的儒学复兴汇成一股潮流, 促成了理学的最终胜利。换言之, 北宋时期对士人孝道的重新界定, 不仅标志着政府对士大夫“私人”家庭事务的大规模干预, 而且直接影响了宋代及后世家庭、社会和文化规范的变迁。
●
相关链接 在E读中查询图书 在当当中查询图书 在豆瓣中查询图书


正题名:家庭·乡里·朝堂     索取号:D691.71/Z082         预约/预借

序号 登录号 条形码 馆藏地/架位号 状态 备注
1 1595321   215953216   社科库509/509社科库 77排6列2层/ [索取号:D691.71/Z082] 在馆    
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 欢迎您!
大连网信软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