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区域生态补偿的方式探讨
|
|
| 作者: | 丁四保 编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02 |
|
| 页数: | 299页 | |
| 开本: | 26cm | |
| 丛书名: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X321.2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区域环境--Qu Yu Huan Jing--生态环境--补偿性财政政策--研究--中国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03-026665-1 | |
| 000 | 01334cam0 2200229 450 | |
| 001 | CAL 012010038398 | |
| 010 | @a978-7-03-026665-1@dCNY55.00 | |
| 099 | @aCAL 012010038398 | |
| 100 | @a20110901d2010 ekmy0chiy5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110000 | |
| 105 | @aak a 000yy | |
| 200 | 1 | @a区域生态补偿的方式探讨@AQu Yu Sheng Tai Bu Chang De Fang Shi Tan Tao@f丁四保等编著 |
| 210 | @a北京@c科学出版社@d2010.02 | |
| 215 | @a299页@c图@d26cm | |
| 320 | @a有书目 | |
| 330 | @a本书整理了我国在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生态与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国家即将实施的主体功能区划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包括“功能区”和“区域外部性”等内容;阐述一般意义上的“生态补偿”与“区域生态补偿”的关系,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三个历史性局限出发,提出国家实施区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从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和政府直接投资两个方面阐述国家实施区域生态补偿的基本方式;围绕“区域责任”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力量等问题,阐述另外两种区域生态补偿的方式,即区域之间的“土地置换”和“生态交易”。同时,本书总结国外人口迁移的事例,系统分析了人口迁移与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的关系,并提出在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是人口迁移最重要的形式和内涵。 | |
| 606 | 0 | @a区域环境@AQu Yu Huan Jing@x生态环境@x补偿性财政政策@x研究@y中国 |
| 690 | @aX321.2@v5 | |
| 701 | 0 | @a丁四保@ADing Si Bao@4编著 |
| 801 | 0 | @aCN@c20110901 |
| 905 | @dX321.2@eD560-2@f3 | |
| 区域生态补偿的方式探讨/丁四保等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02 |
| 299页:图;26cm |
| ISBN 978-7-03-026665-1:CNY55.00 |
| 本书整理了我国在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生态与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国家即将实施的主体功能区划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包括“功能区”和“区域外部性”等内容;阐述一般意义上的“生态补偿”与“区域生态补偿”的关系,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三个历史性局限出发,提出国家实施区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从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和政府直接投资两个方面阐述国家实施区域生态补偿的基本方式;围绕“区域责任”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力量等问题,阐述另外两种区域生态补偿的方式,即区域之间的“土地置换”和“生态交易”。同时,本书总结国外人口迁移的事例,系统分析了人口迁移与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的关系,并提出在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是人口迁移最重要的形式和内涵。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区域生态补偿的方式探讨
索取号:X321.2/D560-2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1043678 | 210436786 | 自科二线400A/400A自科库 35排2列2层/ [索取号:X321.2/D560-2] | 在馆 | |
| 2 | 1043679 | 210436795 | 自科库501/501自科库 95排2列4层/ [索取号:X321.2/D560-2] | 在馆 | |
| 3 | 1043680 | 210436802 | 自科二线400A/400A自科库 28排2列2层/ [索取号:X321.2/D560-2]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