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牧野地理
|
|
作者: | 赫兴无,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10 |
|
页数: | 297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牧野文化研究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Z526.13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203-7149-0 |
000 | 01482nam 2200277 450 | |
001 | 202021044823 | |
005 | 20211025120153.0 | |
010 | @a978-7-5203-7149-0@dCNY116.00 | |
100 | @a20211006d2020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 a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牧野地理@Amu ye di li@f赫兴无著 |
210 | @a北京@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d2020.10 | |
215 | @a297页@c图@d24cm | |
225 | 2 | @a牧野文化研究@Amu ye wen hua yan jiu |
314 | @a赫兴无, 男, 汉族, 湖北枝江人。现为河南新乡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 新乡学院教学名师。 | |
320 | @a有书目 (第294-297页) | |
330 | @a本书是“牧野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本, 主要介绍牧野地区的地理概况。全书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牧野的地理区位与历史沿革, 主要介绍了牧野所处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地理位置和所辖政区的历史演变 ; 第二部分为牧野自然地理, 生动地描述了牧野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自然环境与自然条件 ; 第三部分为牧野经济地理, 系统阐述了牧野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历史、发展、结构与地域分布 ; 第四部分为牧野人文地理, 在介绍境内几处重点文化遗址的基础上, 全面展示了牧野的行政区划、人口、民族、语言、宗教、城乡聚落、建筑民居、市树、市花、城市精神、特有人文地理现象 —— “新乡先进群体现象”等内容丰富的人文风情画卷。 | |
410 | 0 | @12001 @a牧野文化研究 |
607 | @a新乡@Axin xiang@x概况 | |
690 | @aZ526.13@v5 | |
701 | 0 | @a赫兴无,@Ahe xing wu@f1976-@4著 |
801 | 0 | @aCN@c20210909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Z526.13@eH335 | |
牧野地理/赫兴无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10 |
297页:图;24cm.-(牧野文化研究) |
ISBN 978-7-5203-7149-0:CNY116.00 |
本书是“牧野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本, 主要介绍牧野地区的地理概况。全书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牧野的地理区位与历史沿革, 主要介绍了牧野所处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地理位置和所辖政区的历史演变 ; 第二部分为牧野自然地理, 生动地描述了牧野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自然环境与自然条件 ; 第三部分为牧野经济地理, 系统阐述了牧野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历史、发展、结构与地域分布 ; 第四部分为牧野人文地理, 在介绍境内几处重点文化遗址的基础上, 全面展示了牧野的行政区划、人口、民族、语言、宗教、城乡聚落、建筑民居、市树、市花、城市精神、特有人文地理现象 —— “新乡先进群体现象”等内容丰富的人文风情画卷。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牧野地理
索取号:Z526.13/H335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544391 | 215443919 | 自科库501/501自科库 131排2列3层/ [索取号:Z526.13/H335]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