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南方水稻灌区节水减排理论与技术
|
|
作者: | 崔远来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03 |
|
页数: | 304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X501 , S511.07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水稻--shui dao--灌区--农田灌溉--节约用水--研究--中国 , 水稻--shui dao--灌区--农业污染源--面源污染--污染防治--研究--中国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03-052116-3 |
000 | 01388nam0 2200241 450 | |
001 | CAL 0120172162375 | |
010 | @a978-7-03-052116-3@dCNY118.00 | |
100 | @a20180901d2017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k a 000yy | |
200 | 1 | @a南方水稻灌区节水减排理论与技术@Anan fang shui dao guan qu jie shui jian pai li lun yu ji shu@f崔远来 ... [等] 著 |
210 | @a北京@c科学出版社@d2017.03 | |
215 | @a304页@c图@d24cm | |
320 | @a有书目 (第298-304页) | |
330 | @a本书共分为9章, 主要内容包括: 不同水肥处理下 (灌溉模式、施氮肥量、施肥次数)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指标、产量、水量平衡要素及灌溉水分生产率、氮磷排放负荷等指标变化规律及其机理, 从节水、增产、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氮磷排放等综合指标提出适合研究区的早晚稻田间最优水肥管理模式, 生态沟对稻田氮磷排放的去除效果、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规律, 生态型排水沟的设计及运行技术, 塘堰湿地对稻田氮磷排放的去除效果、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规律, 塘堰湿地的设计及运行技术, 适合水稻灌区农业面源污染分布式模拟的模型构建, 不同水肥管理制度下农业面源污染排放规律模拟分析, 水稻灌区农业面源污染生态治理模式构建及其示范应用等。 | |
606 | 0 | @a水稻@Ashui dao@x灌区@x农田灌溉@x节约用水@x研究@y中国 |
606 | 0 | @a水稻@Ashui dao@x灌区@x农业污染源@x面源污染@x污染防治@x研究@y中国 |
690 | @aX501@v5 | |
690 | @aS511.07@v5 | |
701 | 0 | @a崔远来@Acui yuan lai@4著 |
801 | 0 | @aCN@c20180901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X501@eC978@f1 | |
南方水稻灌区节水减排理论与技术/崔远来 ... [等] 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03 |
304页:图;24cm |
ISBN 978-7-03-052116-3:CNY118.00 |
本书共分为9章, 主要内容包括: 不同水肥处理下 (灌溉模式、施氮肥量、施肥次数)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指标、产量、水量平衡要素及灌溉水分生产率、氮磷排放负荷等指标变化规律及其机理, 从节水、增产、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氮磷排放等综合指标提出适合研究区的早晚稻田间最优水肥管理模式, 生态沟对稻田氮磷排放的去除效果、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规律, 生态型排水沟的设计及运行技术, 塘堰湿地对稻田氮磷排放的去除效果、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规律, 塘堰湿地的设计及运行技术, 适合水稻灌区农业面源污染分布式模拟的模型构建, 不同水肥管理制度下农业面源污染排放规律模拟分析, 水稻灌区农业面源污染生态治理模式构建及其示范应用等。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南方水稻灌区节水减排理论与技术
索取号:X501/C978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371373 | 213713739 | 自科库501/501自科库 98排1列5层/ [索取号:X501/C978]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