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当代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开发与空间规划设计
|
|
| 作者: | 夏海山 , 林春翔 , 刘晓彤 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9 |
|
| 页数: | 256页 | |
| 开本: | 26cm | |
| 丛书名: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TU921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城市铁路--交通运输中心--建筑设计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112-24573-4 | |
| 000 | 01515nam0 2200277 450 | |
| 001 | 0100028529 | |
| 010 | @a978-7-112-24573-4@dCNY118.00 | |
| 090 | @aTU92@bxhs | |
| 096 | @aTU92@bxhs | |
| 100 | @a20210331d2019 em y0chiy5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110000 | |
| 105 | @aa z 000yy | |
| 106 | @ar | |
| 200 | 1 | @a当代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开发与空间规划设计@Adang dai cheng shi gui dao jiao tong shu niu kai fa yu kong jian gui hua she ji@f夏海山,林春翔,刘晓彤著 |
| 210 |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19 | |
| 215 | @a256页@c图@d26cm | |
| 300 | @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
| 330 | @a本书第1章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发展历程及演变特征的梳理,探讨轨道交通枢纽空间的概念发展及分类分级。第2章从站城融合角度,提出规划思维转型下探索轨道交通枢纽站城一体化开发的一些方向和实施方法。第3章针对当前我国轨道交通枢纽几种开发模式的主导因素和规律展开探讨。第4章探索如何通过规划和设计在城市中创造一系列“枢纽城”,淡化建筑属性形成公共活力空间,实现城市和轨道交通枢纽的融合。第5章从枢纽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阐述相关的理念、影响因素、设计原则和内容;从空间导向和标识设计两个角度阐述空间开发和安全疏散对于枢纽建筑的作用与方法。第6章分别从“站城融合、价值集聚、综合开发、空间共享和文化艺术主题”五个专题对工程案例进行对比研究。 | |
| 606 | 0 | @a城市铁路@x交通运输中心@x建筑设计 |
| 690 | @aTU921@v5 | |
| 701 | 0 | @a夏海山@Axia hai shan@f(1969~)@4著 |
| 701 | 0 | @a林春翔@Alin chun xiang@4著 |
| 701 | 0 | @a刘晓彤@c(道路工程)@Aliu xiao tong@4著 |
| 801 | 0 | @aCN@c20210909 |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TU921@eX188 | |
| 当代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开发与空间规划设计/夏海山,林春翔,刘晓彤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
| 256页:图;26cm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 ISBN 978-7-112-24573-4:CNY118.00 |
| 本书第1章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发展历程及演变特征的梳理,探讨轨道交通枢纽空间的概念发展及分类分级。第2章从站城融合角度,提出规划思维转型下探索轨道交通枢纽站城一体化开发的一些方向和实施方法。第3章针对当前我国轨道交通枢纽几种开发模式的主导因素和规律展开探讨。第4章探索如何通过规划和设计在城市中创造一系列“枢纽城”,淡化建筑属性形成公共活力空间,实现城市和轨道交通枢纽的融合。第5章从枢纽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阐述相关的理念、影响因素、设计原则和内容;从空间导向和标识设计两个角度阐述空间开发和安全疏散对于枢纽建筑的作用与方法。第6章分别从“站城融合、价值集聚、综合开发、空间共享和文化艺术主题”五个专题对工程案例进行对比研究。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当代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开发与空间规划设计
索取号:TU921/X188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1545528 | 215455282 | 建筑库201/201建筑库 56排4列4层/ [索取号:TU921/X188]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