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新经学
|
|
作者: | 邓志峰 主编 | |
分册: | 第十三辑 | |
出版信息: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 |
|
页数: | 362页 | |
开本: | 23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Z126.27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经学--研究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208-18944-7 |
000 | 01261nam0 2200241 450 | |
001 | 013089147 | |
005 | 20251007201936.15 | |
010 | @a978-7-208-18944-7@dCNY88.00 | |
100 | @a20240822d2024 em y0chiy012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3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新经学@9xin jing xue@h第十三辑@f邓秉元主编 |
210 | @a上海@c上海人民出版社@d2024 | |
215 | @a362页@d23cm | |
300 | @a世纪出版 | |
330 | @a本书分学术遗札、古典新诠、经学义理、经学历史、圆桌论谈等部分。学术遗札收录了林宰平1935年的一篇文章;古典新诠收录对《老子》古本第二十二至二十八章的校读;经学义理收录的三篇文章中《不可奈何的正性》分疏了《庄子·德充符》一篇的义理结构与思想根本,《心斋与素王》则结合《庄子·人间世》讨论了其与《春秋》学的关系,《备物、象德、尽性与阴阳》揭示出早期儒家“德性论”的特质;经学历史部分,既有对汉代《尚书》今古文分卷问题的重新探讨,对《仪礼经传通解》如何对《仪礼》进行分章的梳理,还包括对之前关注较少的康有为《物质救国论》一书的解读;圆桌会谈收录了“经典的活化与经学研究的反思——《新经学》第十辑出版座谈会”会议纪要的下半部分。 | |
606 | 0 | @a经学@x研究 |
690 | @aZ126.27@v5 | |
701 | 0 | @a邓志峰@9deng zhi feng@f(1974-)@4主编 |
801 | 0 | @aCN@c20250909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Z126.27@eD268:13@ZD268:13@f1 | |
新经学.第十三辑/邓秉元主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 |
362页;23cm |
世纪出版 |
ISBN 978-7-208-18944-7:CNY88.00 |
本书分学术遗札、古典新诠、经学义理、经学历史、圆桌论谈等部分。学术遗札收录了林宰平1935年的一篇文章;古典新诠收录对《老子》古本第二十二至二十八章的校读;经学义理收录的三篇文章中《不可奈何的正性》分疏了《庄子·德充符》一篇的义理结构与思想根本,《心斋与素王》则结合《庄子·人间世》讨论了其与《春秋》学的关系,《备物、象德、尽性与阴阳》揭示出早期儒家“德性论”的特质;经学历史部分,既有对汉代《尚书》今古文分卷问题的重新探讨,对《仪礼经传通解》如何对《仪礼》进行分章的梳理,还包括对之前关注较少的康有为《物质救国论》一书的解读;圆桌会谈收录了“经典的活化与经学研究的反思——《新经学》第十辑出版座谈会”会议纪要的下半部分。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新经学
索取号:Z126.27/D268:13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632539 | 216325395 | 自科库501/ [索取号:Z126.27/D268:13]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