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公共艺术与空间生产
|
|
| 作者: | 李雷 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21.1 |
|
| 页数: | 332页 | |
| 开本: | 21cm | |
| 丛书名: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TU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建筑设计--环境设计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5039-7002-3 | |
| 000 | 01289nam0 2200277 450 | |
| 001 | 010410177 | |
| 005 | 20210506092500.0 | |
| 010 | @a978-7-5039-7002-3@dCNY68.00 | |
| 049 | @aA330300WZL@bUCS01010410177@c2005357101 | |
| 100 | @a20210421d2021 em y0chiy011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110000 | |
| 105 | @aa z 000yy | |
| 106 | @ar | |
| 200 | 1 | @a公共艺术与空间生产@9gong gong yi shu yu kong jian sheng chan@b专著@dPublic art and space production@f李雷著@zeng |
| 210 | @a北京@c文化艺术出版社@d2021.1 | |
| 215 | @a332页@c照片@d21cm | |
| 300 | @a首都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 | |
| 330 | @a本书以公共艺术为研究对象,将其放置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因消费主义文化勃兴而导致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景观之中,简要考察公共艺术的历史变迁与形态拓展,并借鉴公共性、场域、空间生产等理论,重点分析公共艺术的本质特性、生产机制与价值功能等问题。同时,结合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文化建构、社区营造与乡村振兴等的现实状况,着力探讨中国当下公共艺术生产场域之中的多重权力话语对抗与利益博弈,以及中国公共艺术未来发展的本土化、制度化、数字化和生态化趋向。 | |
| 510 | 1 | @aPublic art and space production@zeng |
| 606 | 0 | @a建筑设计@x环境设计 |
| 690 | @aTU@v5 | |
| 701 | 0 | @a李雷@9li lei@f(1982-)@4著 |
| 801 | 2 | @aCN@b人天书店@c20210506 |
| 801 | 0 | @aCN@b人天书店@c20210506 |
| 905 | @aTSG@dTU@eL203@f2 | |
| 公共艺术与空间生产=Public art and space production/李雷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21.1 |
| 332页:照片;21cm |
| 首都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 |
| ISBN 978-7-5039-7002-3:CNY68.00 |
| 本书以公共艺术为研究对象,将其放置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因消费主义文化勃兴而导致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景观之中,简要考察公共艺术的历史变迁与形态拓展,并借鉴公共性、场域、空间生产等理论,重点分析公共艺术的本质特性、生产机制与价值功能等问题。同时,结合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文化建构、社区营造与乡村振兴等的现实状况,着力探讨中国当下公共艺术生产场域之中的多重权力话语对抗与利益博弈,以及中国公共艺术未来发展的本土化、制度化、数字化和生态化趋向。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公共艺术与空间生产
索取号:TU/L203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1534712 | 215347122 | 建筑库101/101建筑库 1排2列4层/ [索取号:TU/L203] | 在馆 | |
| 2 | 1534713 | 215347131 | 建筑库101/101建筑库 1排2列4层/ [索取号:TU/L203]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