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从孤独中超越自我
|
|
作者: | 王辉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线装书局 2022.11 |
|
页数: | 185页 | |
开本: | 23cm | |
丛书名: | 当代心理学研究丛书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I267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散文集--san wen ji--中国--当代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120-5297-0 |
000 | 01917nam 2200253 450 | |
001 | 492910 | |
010 | @a978-7-5120-5297-0@dCNY59.80 | |
100 | @a20220910d2022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cy | |
106 | @ar | |
200 | 1 | @a从孤独中超越自我@Acong gu du zhong chao yue zi wo@f王辉著 |
210 | @a北京@c线装书局@d2022.11 | |
215 | @a185页@d23cm | |
225 | 2 | @a当代心理学研究丛书@Adang dai xin li xue yan jiu cong shu |
314 | @a王辉, 国防大学心理学硕士, 工作于某部队医院。 | |
330 | @a本书浓缩了作者十年来的人生哲思、咨询感悟以及处事所见, 与大家一起探讨“孤独”这个命题。全书主旋律围绕“认识孤独”、“享受孤独”到“超越孤独”这一主线逻辑, 共分为“当代人的孤独”、“孤独的本源”以及“超越孤独, 直奔幸福”等三大部分, 包括“来自家庭的孤独”、“来自婚姻的孤独”、“来自社交的孤独”、“来自自己的孤独”、“隐藏在孤独背后的本源”、“孤独的意义”以及“超越孤独”等共七章40小节。绝大多数人将“孤独”视为一种“心灵惩罚”, 因为“不理解”, “孤独”成为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 因为“不信任”, “孤独”成为了我们与伴侣之间的“芥蒂” ; 因为“不真诚”, “孤独”成为了我们与朋友之间的“距离” ; 因为“不自知”, “独孤”成为了我们与自己之间的“迷茫”, 我们从“矛盾”、“芥蒂”、“距离”和“迷茫”中感受着痛苦与无奈, 这些痛苦与无奈最终都会转化为一种“难言之隐”深藏在自己最不愿碰及的深处。成年人的委屈从来就不能鞭辟入里, 所以崩溃才在一瞬间, 习惯了委曲求全, 却忘记了“放过自己”, 唯有孤独中的挣扎, 如影随形。全书以文艺、幽默的文笔将“枯燥”、“乏味”的哲学思想、心理学理论“回归”生活, 融入到身边事例当中, 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难言之隐”找到了源头, 试图为“如何在社会中定位自己”寻找方法, 从而达到“在孤独中超越自我”的状态, 并以“真实的我”无负担的立足于当代社会。 | |
410 | 0 | @12001 @a当代心理学研究丛书 |
606 | 0 | @a散文集@Asan wen ji@y中国@z当代 |
690 | @aI267@v5 | |
701 | 0 | @a王辉@Awang hui@4著 |
801 | 0 | @aCN@c20220910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I267@eW213 | |
从孤独中超越自我/王辉著.-北京:线装书局,2022.11 |
185页;23cm.-(当代心理学研究丛书) |
ISBN 978-7-5120-5297-0:CNY59.80 |
本书浓缩了作者十年来的人生哲思、咨询感悟以及处事所见, 与大家一起探讨“孤独”这个命题。全书主旋律围绕“认识孤独”、“享受孤独”到“超越孤独”这一主线逻辑, 共分为“当代人的孤独”、“孤独的本源”以及“超越孤独, 直奔幸福”等三大部分, 包括“来自家庭的孤独”、“来自婚姻的孤独”、“来自社交的孤独”、“来自自己的孤独”、“隐藏在孤独背后的本源”、“孤独的意义”以及“超越孤独”等共七章40小节。绝大多数人将“孤独”视为一种“心灵惩罚”, 因为“不理解”, “孤独”成为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 因为“不信任”, “孤独”成为了我们与伴侣之间的“芥蒂” ; 因为“不真诚”, “孤独”成为了我们与朋友之间的“距离” ; 因为“不自知”, “独孤”成为了我们与自己之间的“迷茫”, 我们从“矛盾”、“芥蒂”、“距离”和“迷茫”中感受着痛苦与无奈, 这些痛苦与无奈最终都会转化为一种“难言之隐”深藏在自己最不愿碰及的深处。成年人的委屈从来就不能鞭辟入里, 所以崩溃才在一瞬间, 习惯了委曲求全, 却忘记了“放过自己”, 唯有孤独中的挣扎, 如影随形。全书以文艺、幽默的文笔将“枯燥”、“乏味”的哲学思想、心理学理论“回归”生活, 融入到身边事例当中, 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难言之隐”找到了源头, 试图为“如何在社会中定位自己”寻找方法, 从而达到“在孤独中超越自我”的状态, 并以“真实的我”无负担的立足于当代社会。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从孤独中超越自我
索取号:I267/W213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600342 | 216003429 | 文学库116/116文学库 6排6列5层/ [索取号:I267/W213]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