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从传统到现代
|
|
作者: | 金耀基,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0.08 |
|
页数: | 156页 | |
开本: | 21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D668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社会发展--She Hui Fa Zhan--研究--中国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036-9321-2 |
000 | 01356nam0 2200277 450 | |
001 | CAL 012010230190 | |
005 | 20110830083220.09 | |
010 | @a978-7-5036-9321-2@dCNY18.00 | |
100 | @a20101104d2010 ekm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a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从传统到现代@ACong Chuan Tong Dao Xian Dai@f金耀基著 |
205 | @a增订版 | |
210 | @a北京@c法律出版社@d2010.08 | |
215 | @a156页@d21cm | |
320 | @a有书目 | |
327 | 1 | @a[1], [正编] ;@a[2], 补编 |
330 | @a《从传统到现代》(1966年版)是国内首本有系统地用社会科学知识论述中国现代化的著作。此次我们推出1966年版的增订版,现分为两卷,卷一是《从传统到现代》,卷二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补篇》。此两卷书从从历史、社会、文化角度论述中国的现代化变迁。卷一分四篇,中国的传统社会、巨变中的中国、现代与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讨论的是中国从传统中来走向现代文明秩序过程中中国的传统社会与过渡社会的性质以及所面临的种种障碍。卷二收录《再论〈从传统到现代〉》等十篇文章,是作者对中国现代化及其相关的议题与问题的讨论与诠释,(如传统在现代化中的角色,中国文化的复兴之途径,价值在现代化中之定位等),它们是《从传统到现代》中没有触及或讨论不足者,可说是一种补充。 | |
586 | @a | |
606 | 0 | @a社会发展@AShe Hui Fa Zhan@x研究@y中国 |
690 | @aD668@v5 | |
701 | 0 | @a金耀基,@AJin Yao Ji@f1935-@4著 |
801 | 0 | @aCN@c20110610 |
905 | @dD668@eJ820@f3 | |
从传统到现代/金耀基著.-增订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08 |
156页;21cm |
部分内容:[1], [正编] ;;[2], 补编 |
ISBN 978-7-5036-9321-2:CNY18.00 |
《从传统到现代》(1966年版)是国内首本有系统地用社会科学知识论述中国现代化的著作。此次我们推出1966年版的增订版,现分为两卷,卷一是《从传统到现代》,卷二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补篇》。此两卷书从从历史、社会、文化角度论述中国的现代化变迁。卷一分四篇,中国的传统社会、巨变中的中国、现代与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讨论的是中国从传统中来走向现代文明秩序过程中中国的传统社会与过渡社会的性质以及所面临的种种障碍。卷二收录《再论〈从传统到现代〉》等十篇文章,是作者对中国现代化及其相关的议题与问题的讨论与诠释,(如传统在现代化中的角色,中国文化的复兴之途径,价值在现代化中之定位等),它们是《从传统到现代》中没有触及或讨论不足者,可说是一种补充。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从传统到现代
索取号:D668/J820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888842 | 208888426 | 社科库509/509社科库 75排7列5层/ [索取号:D668/J820] | 在馆 | |
2 | 888843 | 208888435 | 社科库509/509社科库 75排7列5层/ [索取号:D668/J820] | 在馆 | |
3 | 888844 | 208888444 | 社科库509/509社科库 75排7列5层/ [索取号:D668/J820]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