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帝国的回忆
|
|
作者: | 郑曦原编 ;李方惠 , 胡书源 , 郑曦原 译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8.11 |
|
页数: | 392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纽约时报》中国观察记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K252.06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中国--历史--1840~1949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154-0854-5 |
000 | 01410nam0 2200289 450 | |
001 | 2432365691 | |
005 | 20241213090506.57 | |
010 | @a978-7-5154-0854-5@dCNY110.00 | |
100 | @a20241213d2018 km y0chiy012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200 | 1 | @a帝国的回忆@ADi Guo De Hui Yi@e《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 1854-1911@f郑曦原编 ; 李方惠, 胡书源, 郑曦原译@FZheng Xi Yuan Bian;Li Fang Hui,Hu Shu Yuan,Zheng Xi Yuan Yi |
210 | @a北京@c当代中国出版社@d2018.11 | |
215 | @a392页@d24cm | |
225 | 2 | @a《纽约时报》中国观察记 |
300 | @a本书系《纽约时报》对华报道选编, 起讫年代为1854年1月至1911年10月。 这一时代的中国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变局, 传统的帝制和士大夫政治走向终结, 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蜕变吗, 人民承受着无与伦比的巨痛。 《纽约时报》以当时中国人还未具备的近代眼光和技术, 即时、全面、连续地观察和记录了这段历史。 既是一份十分翔实珍贵的史料, 又构成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中国近代史。 | |
410 | 0 | @12001 @a《纽约时报》中国观察记 |
510 | 1 | @a= China in the New York Time |
517 | 1 | @a《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 1854-1911@A《Niu Yue Shi Bao》Wan Qing Guan Cha Ji:1854-1911 |
606 | 0 | @a中国@x历史@z1840~1949 |
690 | @aK252.06@v4 | |
701 | 0 | @a郑曦原编@AZheng Xi Yuan Bian |
702 | 0 | @a李方惠@ALi Fang Hui@4译 |
702 | 0 | @a胡书源@AHu Shu Yuan@4译 |
702 | 0 | @a郑曦原@AZheng Xi Yuan@4译 |
801 | 0 | @aCN@b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c20241213 |
905 | @dK252.06@eZ454 | |
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 1854-1911/郑曦原编 ; 李方惠, 胡书源, 郑曦原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8.11 |
392页;24cm.-(《纽约时报》中国观察记) |
本书系《纽约时报》对华报道选编, 起讫年代为1854年1月至1911年10月。 这一时代的中国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变局, 传统的帝制和士大夫政治走向终结, 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蜕变吗, 人民承受着无与伦比的巨痛。 《纽约时报》以当时中国人还未具备的近代眼光和技术, 即时、全面、连续地观察和记录了这段历史。 既是一份十分翔实珍贵的史料, 又构成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中国近代史。 |
ISBN 978-7-5154-0854-5:CNY110.00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帝国的回忆
索取号:K252.06/Z454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554367 | 215543678 | 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料室/ [索取号:K252.06/Z454] | 在馆 | |
2 | 1554370 | 215543703 | 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料室/ [索取号:K252.06/Z454]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