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中国建筑美学史
|
|
作者: | 王耘,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9.06 |
|
页数: | 234页 | |
开本: | 25cm | |
丛书名: | 中国门类美学史丛书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TU-80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建筑美学--jian zhu mei xue--美学史--中国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703-0067-9 |
000 | 01389nam 2200277 450 | |
001 | 012019000468 | |
010 | @a978-7-5703-0067-9@dCNY49.00 | |
100 | @a20190718d2019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40000 | |
105 | @ay a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中国建筑美学史@Azhong guo jian zhu mei xue shi@f王耘著@Fwang yun zhu |
210 | @a太原@c山西教育出版社@d2019.06 | |
215 | @a234页@d25cm | |
225 | 2 | @a中国门类美学史丛书@Azhong guo men lei mei xue shi cong shu |
300 | @a“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
314 | @a王耘, 1973年6月生, 江苏仪征人。文学博士、博士后, 原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 (2001)、复旦大学 (2004)。 | |
320 | @a有书目 (第231-233页) | |
330 | @a本书以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传承在整体性上的历史脉络为基础, 同时依托于考古文物、文献典籍等两大知识系统, 对中国古代建筑美学史的内在肌理、外在轮廓作出了精细入微而极富思辨性的分析、梳理、还原、概括。本书的特色再与, 一方面, 在章节安排上, 仍旧以朝代为分期, 却 为重视文化类型的前后关联所带来的复杂的集聚效应; 另一方面, 在行文逻辑上, 既描述了建筑作为一种实用匠术的操作“记忆”, 同时, 意在探索建筑如何可能成为一种人们用来寄寓灵魂向往的艺术“语言”。 | |
410 | 0 | @12001 @a中国门类美学史丛书 |
606 | 0 | @a建筑美学@Ajian zhu mei xue@x美学史@y中国 |
690 | @aTU-80@v5 | |
701 | 0 | @a王耘,@Awang yun@f1973-@4著 |
801 | 0 | @aCN@c20190718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b21417974-75@dTU-80@eW445@f2 | |
中国建筑美学史/王耘著.-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9.06 |
234页;25cm.-(中国门类美学史丛书) |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ISBN 978-7-5703-0067-9:CNY49.00 |
本书以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传承在整体性上的历史脉络为基础, 同时依托于考古文物、文献典籍等两大知识系统, 对中国古代建筑美学史的内在肌理、外在轮廓作出了精细入微而极富思辨性的分析、梳理、还原、概括。本书的特色再与, 一方面, 在章节安排上, 仍旧以朝代为分期, 却 为重视文化类型的前后关联所带来的复杂的集聚效应; 另一方面, 在行文逻辑上, 既描述了建筑作为一种实用匠术的操作“记忆”, 同时, 意在探索建筑如何可能成为一种人们用来寄寓灵魂向往的艺术“语言”。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中国建筑美学史
索取号:TU-80/W445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417974 | 214179743 | 建筑库101/101建筑库 16排3列4层/ [索取号:TU-80/W445] | 在馆 | |
2 | 1417975 | 214179752 | 建筑库101/101建筑库 16排3列4层/ [索取号:TU-80/W445]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