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生物质多相流光合产氢过程调控及其热流场特性研究
|
|
| 作者: | 张志萍 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2.03 |
|
| 页数: | 165页 | |
| 开本: | 24cm | |
| 丛书名: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Q945.11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光合作用--guang he zuo yong--研究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03-071211-0 | |
| 000 | 01397nam0 2200229 450 | |
| 001 | 25175 | |
| 005 | 20220918163221.82 | |
| 010 | @a978-7-03-071211-0@dCNY99.00 | |
| 100 | @a20220404d2022 em y0chiy5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110000 | |
| 105 | @aa a 000yy | |
| 200 | 1 | @a生物质多相流光合产氢过程调控及其热流场特性研究@Asheng wu zhi duo xiang liu guang he chan qing guo cheng diao kong ji qi re liu chang te xing yan jiu@f张志萍著 |
| 210 | @a北京@c科学出版社@d2022.03 | |
| 215 | @a165页@c彩图@d24cm | |
| 320 | @a有书目 (第164-165页) | |
| 330 | @a本书从理论和技术上对生物质多相流光合产氢过程的调控机制及热流场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解答, 分别对生物质多相流光合产氢过程中的秸秆类生物质酶解技术、光生化反应器结构优化、多相流热物理特性、多相流体系传热模型建立及温度场分布规律等问题进行了阐述。第1章详细列举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该领域各问题的研究进展, 引出本书工作开展的重要性。第2章围绕秸秆类生物质的酶水解预处理及酶回收利用等调控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第3章从多相流场特性出发, 分析不同光生化反应器的流变特性及其产氢调控技术的优化。第4章从宏观及微观角度分析生物质多相流光合产氢体系内部的热物理特性, 进而完成了第5章体系传热模型的建立, 实现了第6章中对生物质多相流光合产氢体系温度场分布传输规律的数值模拟。 | |
| 606 | 0 | @a光合作用@Aguang he zuo yong@x研究 |
| 690 | @aQ945.11@v5 | |
| 701 | 0 | @a张志萍@Azhang zhi ping@4著 |
| 801 | 0 | @aCN@c20220910 |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Q945.11@eZ250@f2 | |
| 生物质多相流光合产氢过程调控及其热流场特性研究/张志萍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03 |
| 165页:彩图;24cm |
| ISBN 978-7-03-071211-0:CNY99.00 |
| 本书从理论和技术上对生物质多相流光合产氢过程的调控机制及热流场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解答, 分别对生物质多相流光合产氢过程中的秸秆类生物质酶解技术、光生化反应器结构优化、多相流热物理特性、多相流体系传热模型建立及温度场分布规律等问题进行了阐述。第1章详细列举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该领域各问题的研究进展, 引出本书工作开展的重要性。第2章围绕秸秆类生物质的酶水解预处理及酶回收利用等调控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第3章从多相流场特性出发, 分析不同光生化反应器的流变特性及其产氢调控技术的优化。第4章从宏观及微观角度分析生物质多相流光合产氢体系内部的热物理特性, 进而完成了第5章体系传热模型的建立, 实现了第6章中对生物质多相流光合产氢体系温度场分布传输规律的数值模拟。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生物质多相流光合产氢过程调控及其热流场特
索取号:Q945.11/Z250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1575965 | 215759659 | 自科库401/401自科库 35排1列4层/ [索取号:Q945.11/Z250] | 在馆 | |
| 2 | 1575966 | 215759668 | 自科库401/401自科库 35排1列4层/ [索取号:Q945.11/Z250]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