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视听艺术空间的数字化重构
|
|
作者: | 魏佳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9.09 |
|
页数: | 318页 | |
开本: | 23cm | |
丛书名: | 媒介与实验·传媒艺术博士文库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J06-39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数字技术--shu zi ji shu--应用--艺术--研究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657-2079-6 |
000 | 01576nam 2200265 450 | |
001 | 2037619084 | |
005 | 20201106102707.48 | |
010 | @a978-7-5657-2079-6@dCNY88.00 | |
100 | @a20191120d2019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 a 000yy | |
200 | 1 | @a视听艺术空间的数字化重构@Ashi ting yi shu kong jian de shu zi hua chong gou@f魏佳著 |
210 | @a北京@c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d2019.09 | |
215 | @a318页@c图@d23cm | |
225 | 2 | @a媒介与实验·传媒艺术博士文库@Amei jie yu shi yan ·chuan mei yi shu bo shi wen ku |
314 | @a魏佳, 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广播电视艺术系系主任。 | |
320 | @a有书目 | |
330 | @a本书以视听艺术为切入点, 研究视听艺术的空间被数字化后的呈现模式、复杂关系、影响、实践方法以及美学意义等内容。文章在绪论部分回答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的范畴、研究方法等, 正文部分共有五章。第一章详细阐述了空间、客观空间、哲学空间、艺术空间的内涵。第二章将视角专注于传统视听艺术的空间呈现, 并将传统视听艺术与绘画艺术、建筑艺术、文学艺术、音乐艺术在空间呈现上做了对比考察。第三章主要分析在数字时代中传统视听艺术空间的重构模式, 主要探讨了“虚拟空间”的存在形式和意义, 另外还有增强现实空间、增强虚拟空间、全息数字空间等异质混合空间的共同存在。第四章分析了视听艺术空间数字化后的一系列影响, 以交互性、想象性、沉浸性为切入点。第五章主要分析了视听艺术空间数字化重构的意义。 | |
410 | 0 | @12001 @a媒介与实验·传媒艺术博士文库 |
606 | 0 | @a数字技术@Ashu zi ji shu@x应用@x艺术@x研究 |
690 | @aJ06-39@v5 | |
701 | 0 | @a魏佳@Awei jia@4著 |
801 | 0 | @aCN@b人天书店@c20201001 |
905 | @aZUCC@dJ06-39@eW585 | |
视听艺术空间的数字化重构/魏佳著.-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9.09 |
318页:图;23cm.-(媒介与实验·传媒艺术博士文库) |
ISBN 978-7-5657-2079-6:CNY88.00 |
本书以视听艺术为切入点, 研究视听艺术的空间被数字化后的呈现模式、复杂关系、影响、实践方法以及美学意义等内容。文章在绪论部分回答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的范畴、研究方法等, 正文部分共有五章。第一章详细阐述了空间、客观空间、哲学空间、艺术空间的内涵。第二章将视角专注于传统视听艺术的空间呈现, 并将传统视听艺术与绘画艺术、建筑艺术、文学艺术、音乐艺术在空间呈现上做了对比考察。第三章主要分析在数字时代中传统视听艺术空间的重构模式, 主要探讨了“虚拟空间”的存在形式和意义, 另外还有增强现实空间、增强虚拟空间、全息数字空间等异质混合空间的共同存在。第四章分析了视听艺术空间数字化后的一系列影响, 以交互性、想象性、沉浸性为切入点。第五章主要分析了视听艺术空间数字化重构的意义。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视听艺术空间的数字化重构
索取号:J06-39/W585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481687 | 214816877 | 社科库309/309社科库 63排3列1层/ [索取号:J06-39/W585] | 在馆 | |
2 | 1481688 | 214816886 | 社科库309/309社科库 63排3列1层/ [索取号:J06-39/W585]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