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内生发展视角的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
|
|
作者: | 乔鑫 , 李京生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2.10 |
|
页数: | 191页 | |
开本: | 26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TU982.29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乡村规划--研究--中国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112-27529-8 |
000 | 01648nam0 2200253 450 | |
001 | 488198 | |
010 | @a978-7-112-27529-8@dCNY78.00 | |
100 | @a20220906d2022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 a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内生发展视角的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Anei sheng fa zhan shi jiao de xiang cun gui hua li lun yu shi jian@f乔鑫, 李京生著 |
210 |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2.10 | |
215 | @a191页@c图 (部分彩图)@d26cm | |
314 | @a乔鑫, 博士, 高级城市规划师, 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李京生, 博士,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 |
320 | @a有书目 | |
330 | @a本书划分为理论篇与实践篇两个部分, 分别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展开。理论篇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首先对内生发展理论的产生背景、阶段划分、主要观点进行综述与归纳, 并将乡村内、外生发展模式进行对比, 认为外生模式体现为单向线性特征, 而“自主发展的诉求、基层组织的协调、全面福祉的提高、自我成长的能力”四项特征构成乡村内生发展模式循环上升的体系与结构。其次, 借鉴历史研究的方式, 对乡村规划理论及我国近现代乡村规划实践进行全面梳理, 总结并提炼我国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演变脉络图。最后针对历史研究发现的问题, 提出需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我国乡村规划实践与内生发展的结合, 分别是从实现外部需求转变为激发与尊重内生发展意愿、从自上而下的推进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协调、从目标导向型的综合规划转变为问题导向型的社区规划。实践篇详细展开四个典型案例从规划到实施效果的论述, 案例覆盖中西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问题、和规划模式的代表性。 | |
606 | 0 | @a乡村规划@x研究@y中国 |
690 | @aTU982.29@v5 | |
701 | 0 | @a乔鑫@Aqiao xin@4著 |
701 | 0 | @a李京生@Ali jing sheng@4著 |
801 | 0 | @aCN@c20220906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TU982.29@eQ338 | |
内生发展视角的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乔鑫, 李京生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10 |
191页:图 (部分彩图);26cm |
ISBN 978-7-112-27529-8:CNY78.00 |
本书划分为理论篇与实践篇两个部分, 分别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展开。理论篇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首先对内生发展理论的产生背景、阶段划分、主要观点进行综述与归纳, 并将乡村内、外生发展模式进行对比, 认为外生模式体现为单向线性特征, 而“自主发展的诉求、基层组织的协调、全面福祉的提高、自我成长的能力”四项特征构成乡村内生发展模式循环上升的体系与结构。其次, 借鉴历史研究的方式, 对乡村规划理论及我国近现代乡村规划实践进行全面梳理, 总结并提炼我国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演变脉络图。最后针对历史研究发现的问题, 提出需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我国乡村规划实践与内生发展的结合, 分别是从实现外部需求转变为激发与尊重内生发展意愿、从自上而下的推进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协调、从目标导向型的综合规划转变为问题导向型的社区规划。实践篇详细展开四个典型案例从规划到实施效果的论述, 案例覆盖中西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问题、和规划模式的代表性。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内生发展视角的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
索取号:TU982.29/Q338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598311 | 215983112 | 建筑库201/201建筑库 59排3列1层/ [索取号:TU982.29/Q338]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