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术史
|
|
| 作者: | 李琛 , 余俊 , 刘晓 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5.01 |
|
| 页数: | 433页 | |
| 开本: | 24cm | |
| 丛书名: | 中国法学学术史丛书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D923.402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知识产权法学--法制史--中国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300-33421-9 | |
| 000 | 01394oam2 2200301 450 | |
| 001 | 01072812 | |
| 005 | 20251023092027.80 | |
| 010 | @a978-7-300-33421-9@b精装@dCNY168.00 | |
| 100 | @a20250328d2025 em y0chiy012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110000 | |
| 105 | @ay z 000yy | |
| 106 | @ar | |
| 200 | 1 | @a中国知识产权法学术史@9zhong guo zhi shi chan quan fa xue shu shi@dThe history of scholarshipon chine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f李琛,余俊,刘晓著@zeng |
| 210 | @a北京@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2025.01 | |
| 215 | @a433页@d24cm | |
| 225 | 2 | @a中国法学学术史丛书 |
| 314 | @a李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版权与邻接权教席主持人。主要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学。 | |
| 330 | @a本卷系统梳理了中国知识产权法学自清末以来的发展脉络与主要成就,重点阐述了其历史演进、学术特点、研究方法及得失,并总结了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形成过程。该书特别关注了理论争议及其创新意义,同时考虑到知识产权法学的舶来特性,在最后设立专门章节探讨其理论创新及其历史意义。本书对知识产权法领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价值。 | |
| 461 | 0 | @12001 @a中国法学学术史丛书 |
| 510 | 1 | @aHistory of scholarshipon chine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zeng |
| 606 | 0 | @a知识产权法学@x法制史@y中国 |
| 690 | @aD923.402@v5 | |
| 701 | 0 | @a李琛@9li chen@4著 |
| 701 | 0 | @a余俊@9yu jun@4著 |
| 701 | 0 | @a刘晓@9liu xiao@4著 |
| 801 | 0 | @aCN@c20250911 |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D923.402@eL135@ZL135@f1 | |
|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术史=The history of scholarshipon chine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李琛,余俊,刘晓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5.01 |
| 433页;24cm.-(中国法学学术史丛书) |
| ISBN 978-7-300-33421-9(精装):CNY168.00 |
| 本卷系统梳理了中国知识产权法学自清末以来的发展脉络与主要成就,重点阐述了其历史演进、学术特点、研究方法及得失,并总结了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形成过程。该书特别关注了理论争议及其创新意义,同时考虑到知识产权法学的舶来特性,在最后设立专门章节探讨其理论创新及其历史意义。本书对知识产权法领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价值。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中国知识产权法学术史
索取号:D923.402/L135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1636072 | 216360729 | 社科库509/ [索取号:D923.402/L135]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