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多元调和
|
|
| 作者: | 杨雪 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06 |
|
| 页数: | 188页 | |
| 开本: | 23cm | |
| 丛书名: | 外语·文化·教学论丛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I206.7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文学--wen xue--翻译--文学研究--中国--现代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308-07664-7 | |
| 000 | 01336nam 2200277 450 | |
| 001 | CAL 012010170623 | |
| 010 | @a978-7-308-07664-7@dCNY30.00 | |
| 100 | @a20110901d2010 em y0chiy50 ea | |
| 101 | 0 | @achi@aeng |
| 102 | @aCN@b330000 | |
| 105 | @aa a 000yy | |
| 200 | 1 | @a多元调和@Aduo yuan tiao he@e张爱玲翻译作品研究@f杨雪著@Fyang xue zhu |
| 210 | @a杭州@c浙江大学出版社@d2010.06 | |
| 215 | @a188页@c图@d23cm | |
| 225 | 2 | @a外语·文化·教学论丛@Awai yu· wen hua· jiao xue lun cong |
| 300 | @a其他题名:张爱玲翻译作品研究 | |
| 320 | @a有书目 (第180-186页) | |
| 330 | @a本书作者选择了较少被人关注的张爱玲翻译作品及其译者角色为探讨对象,运用多角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为人们展示出张爱玲的翻译实践所特有的价值和贡献。通过研究,作者认为,张爱玲翻译的总体特征表现为“多元调和”。作者同时指出,“调和”不仅是张爱玲的美学追求,也是她的翻译追求。张爱玲在翻译中对“调和”的追求表现在各个层面和各种因素上,因此称之为“多元调和”,并将其视为杂合的理想途径。 | |
| 410 | 0 | @12001 @a外语·文化·教学论丛 |
| 517 | 1 | @a张爱玲翻译作品研究@Azhang ai ling fan yi zuo pin yan jiu |
| 600 | 0 | @a张爱玲,@Azhang ai ling@f1920-1995@x文学@x翻译@x文学研究 |
| 606 | 0 | @a文学@Awen xue@x翻译@x文学研究@y中国@z现代 |
| 690 | @aI206.7 | |
| 701 | 0 | @a杨雪@Ayang xue@4著@Ayang xue |
| 801 | 0 | @aCN@c20110901 |
| 905 | @dI206.7@eY301@f3 | |
| 多元调和:张爱玲翻译作品研究/杨雪著.-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06 |
| 188页:图;23cm.-(外语·文化·教学论丛) |
| 其他题名:张爱玲翻译作品研究 |
| ISBN 978-7-308-07664-7:CNY30.00 |
| 本书作者选择了较少被人关注的张爱玲翻译作品及其译者角色为探讨对象,运用多角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为人们展示出张爱玲的翻译实践所特有的价值和贡献。通过研究,作者认为,张爱玲翻译的总体特征表现为“多元调和”。作者同时指出,“调和”不仅是张爱玲的美学追求,也是她的翻译追求。张爱玲在翻译中对“调和”的追求表现在各个层面和各种因素上,因此称之为“多元调和”,并将其视为杂合的理想途径。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多元调和
索取号:I206.7/Y301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1045160 | 210451606 | 文学库108/108文学库 6排7列5层/ [索取号:I206.7/Y301] | 在馆 | |
| 2 | 1045161 | 210451615 | 文学库108/108文学库 6排7列5层/ [索取号:I206.7/Y301] | 在馆 | |
| 3 | 1045162 | 210451624 | 文学库108/108文学库 6排7列5层/ [索取号:I206.7/Y301]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