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中国古代文体学史
|
|
作者: | 吴承学 主编 ;常恒畅 , 刘春现 著 | |
分册: | 第五卷 晚清民国文体学史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 |
|
页数: | 383页 | |
开本: | 23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I209.2 , I209.5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中国文学--古典文学--文体论--文学史 , 中国文学--古典文学--文体论--文学史--近代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301-35495-7 |
000 | 01213nam0 2200289 450 | |
001 | 013312550 | |
005 | 20250925214303.26 | |
010 | @a978-7-301-35495-7@dCNY128.00 | |
100 | @a20241223d2024 em y0chiy012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中国古代文体学史@9zhong guo gu dai wen ti xue shi@h第五卷@i晚清民国文体学史@f吴承学主编@g常恒畅,刘春现著 |
210 |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24 | |
215 | @a383页@d23cm | |
300 | @a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
330 | @a本书主要从内部演变与外部互动两个视角梳理晚清民国文体学的发展情况及演变规律。既考察这一时期文体形态、文体观念与文体理论的转型新变,又探究晚清民国文体学与近代修辞学、西方文学思潮、新兴媒介等的互动关系。在全面呈现晚清民国文体学发展面貌的过程中,注重理解与省思中国本土学术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彰显中国文体学的特色、格与气派。 | |
606 | 0 | @a中国文学@x古典文学@x文体论@x文学史 |
606 | 0 | @a中国文学@x古典文学@x文体论@x文学史@z近代 |
690 | @aI209.2@v5 | |
690 | @aI209.5@v5 | |
701 | 0 | @a吴承学@9wu cheng xue@4主编 |
702 | 0 | @a常恒畅@9chang heng chang@4著 |
702 | 0 | @a刘春现@9liu chun xian@4著 |
801 | 0 | @aCN@c20250910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I209.2@eW757:5@ZW757:5@f1 | |
中国古代文体学史.第五卷.晚清民国文体学史/吴承学主编/常恒畅,刘春现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 |
383页;23cm |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ISBN 978-7-301-35495-7:CNY128.00 |
本书主要从内部演变与外部互动两个视角梳理晚清民国文体学的发展情况及演变规律。既考察这一时期文体形态、文体观念与文体理论的转型新变,又探究晚清民国文体学与近代修辞学、西方文学思潮、新兴媒介等的互动关系。在全面呈现晚清民国文体学发展面貌的过程中,注重理解与省思中国本土学术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彰显中国文体学的特色、格与气派。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中国古代文体学史
索取号:I209.2/W757:5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633843 | 216338434 | 文学库108/ [索取号:I209.2/W757:5]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