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广州历史文化遗产通草画
|
|
作者: | 黄蓓 , 李遇春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9.12 |
|
页数: | 130页 | |
开本: | 26cm | |
丛书名: | 工匠精神与设计文化研究论丛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J215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水彩画--shui cai hua--绘画技法--研究--广州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112-24088-3 |
000 | 01490nam 2200289 450 | |
001 | CAL 0120192928557 | |
010 | @a978-7-112-24088-3@dCNY68.00 | |
100 | @a20200224d2019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 a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广州历史文化遗产通草画@Aguang zhou li shi wen hua yi chan tong cao hua@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pith painting in Guangzhou@f黄蓓, 李遇春著@zeng |
210 |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19.12 | |
215 | @a130页@c彩图@d26cm | |
225 | 2 | @a工匠精神与设计文化研究论丛@Agong jiang jing shen yu she ji wen hua yan jiu lun cong |
314 | @a黄蓓, 现任职于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李遇春, 现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研究员, 民盟盟员。 | |
320 | @a有书目 (第121-130页) | |
330 | @a本选题, 一方面, 通过对工艺技术的发明、研制、设计, 构成物化的形式进行研究, 探索其在工艺更新和发展中所承担的作用, 为蓪草纸画批量化生产提供实践依据 ; 另一方面, 蓪草纸画最具岭南地域特色, 是本地特有的文化形象, 通过它结合现代艺术设计来提升广府文化乃至整个广东岭南文化的辨识度, 提升成为具有广府文化特色的“名片”。 | |
410 | 0 | @12001 @a工匠精神与设计文化研究论丛 |
510 | 1 | @a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pith painting in Guangzhou@zeng |
606 | 0 | @a水彩画@Ashui cai hua@x绘画技法@x研究@y广州 |
690 | @aJ215@v5 | |
701 | 0 | @a黄蓓@Ahuang bei@4著 |
701 | 0 | @a李遇春@Ali yu chun@4著 |
801 | 0 | @aCN@c20210906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J215@eH803 | |
广州历史文化遗产通草画=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pith painting in Guangzhou/黄蓓, 李遇春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12 |
130页:彩图;26cm.-(工匠精神与设计文化研究论丛) |
ISBN 978-7-112-24088-3:CNY68.00 |
本选题, 一方面, 通过对工艺技术的发明、研制、设计, 构成物化的形式进行研究, 探索其在工艺更新和发展中所承担的作用, 为蓪草纸画批量化生产提供实践依据 ; 另一方面, 蓪草纸画最具岭南地域特色, 是本地特有的文化形象, 通过它结合现代艺术设计来提升广府文化乃至整个广东岭南文化的辨识度, 提升成为具有广府文化特色的“名片”。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广州历史文化遗产通草画
索取号:J215/H803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517071 | 215170712 | 社科库309/309社科库 71排4列6层/ [索取号:J215/H803] | 在馆 | |
2 | 1517072 | 215170721 | 社科库309/ [索取号:J215/H803]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