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信仰、礼仪与生活
|
|
| 作者: | 张清江 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05 |
|
| 页数: | 222页 | |
| 开本: | 24cm | |
| 丛书名: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B222.05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儒家--研究--中国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300-28163-6 | |
| 000 | 01405nam0 2200205 450 | |
| 001 | 2020094656 | |
| 010 | @a978-7-300-28163-6@dCNY48.00 | |
| 100 | @a20200928d2020 em y0chiy011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110000 | |
| 105 | @ay z 000yy | |
| 200 | 1 | @a信仰、礼仪与生活@Axin yang 、 li yi yu sheng huo@f张清江著 |
| 210 | @a北京@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2020.05 | |
| 215 | @a222页@d24cm | |
| 330 | @a对朱熹来说,先圣是儒家神圣价值在世的典范,并为后世儒者提供了效法的“原型”,需要不断地回溯和体认。朱熹对先圣的特定信仰,以及对祭祀、鬼神和祈祷等观念的特别认知,在祭祀礼仪的特定氛围下交织建构起一个独特的意义空间,使之成为“遭遇先圣”的神圣时空,在其中,朱熹获得的价值体验,是通过精神反省和超越的真实过程而实现的自我转变,具有深刻的精神性意涵。同时,基于“道—圣—经”三位一体的价值信念,这种与先圣相遇的真实经验,对朱熹回到生活面对道学事业,有着极具根本性意义的影响。经由思想和生活的这种交互呈现,本书希望说明,在朱熹这里,先圣作为“道”的象征,成为“神圣”介入其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不仅是用以界别自身与异端的价值根基,更是其实践成圣工夫的意义基础,从中清楚可见朱熹对于神圣价值的信仰和守护方式。正因如此,信仰、礼仪与生活的复杂关联,在朱熹祭祀孔子的实践中获得了很好呈现,由此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儒者生命实践的深层意涵及其展开方式。 | |
| 606 | 0 | @a儒家@x研究@y中国 |
| 690 | @aB222.05@v5 | |
| 701 | 0 | @a张清江@Azhang qing jiang@4著 |
| 801 | 0 | @aCN@c20200928 |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B222.05@eZ150 | |
| 信仰、礼仪与生活/张清江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05 |
| 222页;24cm |
| ISBN 978-7-300-28163-6:CNY48.00 |
| 对朱熹来说,先圣是儒家神圣价值在世的典范,并为后世儒者提供了效法的“原型”,需要不断地回溯和体认。朱熹对先圣的特定信仰,以及对祭祀、鬼神和祈祷等观念的特别认知,在祭祀礼仪的特定氛围下交织建构起一个独特的意义空间,使之成为“遭遇先圣”的神圣时空,在其中,朱熹获得的价值体验,是通过精神反省和超越的真实过程而实现的自我转变,具有深刻的精神性意涵。同时,基于“道—圣—经”三位一体的价值信念,这种与先圣相遇的真实经验,对朱熹回到生活面对道学事业,有着极具根本性意义的影响。经由思想和生活的这种交互呈现,本书希望说明,在朱熹这里,先圣作为“道”的象征,成为“神圣”介入其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不仅是用以界别自身与异端的价值根基,更是其实践成圣工夫的意义基础,从中清楚可见朱熹对于神圣价值的信仰和守护方式。正因如此,信仰、礼仪与生活的复杂关联,在朱熹祭祀孔子的实践中获得了很好呈现,由此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儒者生命实践的深层意涵及其展开方式。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信仰、礼仪与生活
索取号:B222.05/Z150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1465198 | 214651982 | 社科库509/509社科库 10排2列4层/ [索取号:B222.05/Z150] | 在馆 | |
| 2 | 1465199 | 214651991 | 社科库509/509社科库 10排2列4层/ [索取号:B222.05/Z150]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