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
作者: | 刘壮 , 王先胜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12 |
|
页数: | 196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G112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非物质文化遗产--fei wu zhi wen hua yi chan--研究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203-6712-7 |
000 | 01657nam0 2200325 450 | |
001 | 202021192661 | |
005 | 20211025120136.0 | |
010 | @a978-7-5203-6712-7@dCNY79.00 | |
092 | @aCN@bRt970-2592 | |
100 | @a20210925d2020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 a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非物质文化遗产@Afei wu zhi wen hua yi chan@e关键词研究@f刘壮, 王先胜著 |
210 | @a北京@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d2020.12 | |
215 | @a196页@c图@d24cm | |
300 | @a本书为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重庆文理学院社会学学科建设成果 | |
314 | @a刘壮, 现为重庆文理学院文化遗产学院院长,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王先胜, 现为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 |
320 | @a有书目 (第183-194页) | |
330 | @a本书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新兴的领域为对象,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基础, 结合我国法律法规和保护实践, 从学科体系构建的视角出发,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所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了深入辨析, 初步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概念体系。全书主体包括十章, 内容具体有: 文化遗产的本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延与认知路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权、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科等内容, 还包括一章绪论, 介绍本项研究的学术渊源的意义价值。 | |
517 | 1 | @a关键词研究@Aguan jian ci yan jiu |
606 | 0 | @a非物质文化遗产@Afei wu zhi wen hua yi chan@x研究 |
690 | @aG112@v5 | |
701 | 0 | @a刘壮@Aliu zhuang@4著 |
701 | 0 | @a王先胜@Awang xian sheng@4著 |
801 | 0 | @aCN@c20210909 |
901 | @a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G112@eL732 | |
997 | @a期货 | |
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词研究/刘壮, 王先胜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12 |
196页:图;24cm |
本书为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重庆文理学院社会学学科建设成果 |
ISBN 978-7-5203-6712-7:CNY79.00 |
本书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新兴的领域为对象,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基础, 结合我国法律法规和保护实践, 从学科体系构建的视角出发,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所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了深入辨析, 初步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概念体系。全书主体包括十章, 内容具体有: 文化遗产的本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延与认知路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权、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科等内容, 还包括一章绪论, 介绍本项研究的学术渊源的意义价值。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索取号:G112/L732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541909 | 215419090 | 社科库409/409社科库 55排7列4层/ [索取号:G112/L732] | 在馆 | |
2 | 1541910 | 215419107 | 社科库409/409社科库 55排7列4层/ [索取号:G112/L732]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