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我们为何建造
|
|
作者: | 穆尔 著 ;张晓丽 , 郝娟娣 译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19.08 |
|
页数: | 359页 | |
开本: | 23cm | |
丛书名: | 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TU2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城市建筑--cheng shi jian zhu--建筑文化--研究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447-7791-9 |
000 | 01636nam 2200325 450 | |
001 | 2070863180 | |
005 | 20201107194112.17 | |
010 | @a978-7-5447-7791-9@dCNY65.00 | |
100 | @a20190829d2019 em y0chiy50 ea | |
101 | 1 | @achi@ceng |
102 | @aCN@b320000 | |
105 | @aa a 001yy | |
200 | 1 | @a我们为何建造@Awo men wei he jian zao@f(英国) 罗恩·穆尔著@g张晓丽, 郝娟娣译 |
210 | @a南京@c译林出版社@d2019.08 | |
215 | @a359页@c图@d23cm | |
225 | 2 | @a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Acheng shi yu sheng tai wen ming cong shu |
312 | @a英文题名取自版权页 | |
314 | @a罗恩·穆尔, 英国建筑评论家, 毕业于剑桥大学, 担任建筑杂志《蓝图》的编辑。 | |
314 | @a罗恩·穆尔, 英国建筑评论家, 毕业于剑桥大学, 曾短暂从事建筑业, 后转投新闻界, 担任建筑杂志《蓝图》 (Blueprint) 的编辑, 同时为《旗帜晚报》、《卫报》、《观察家报》等媒体撰稿, 并于2002—2008年期间担任英国建筑基金会主任。 | |
320 | @a有书目 (第334-341页) 和索引 | |
330 | @a我们或许正身处建筑史上最富戏剧性的时代: 成片的摩天楼可能一年之内就被更新, 大批新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涌现, 建筑师则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建筑环境的认知。《我们为何建造》重点探讨了建造活动背后的人类欲望与情感, 并以此为主线, 串起了古往今来、横跨东西的众多建造案例: 从久经沧桑的埃及金字塔, 到命运多舛的世贸大厦 ; 从宏伟规整的欧洲宫殿, 到幽静神秘的日本庭院。 | |
410 | 0 | @12001 @a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500 | 10 | @aWhy we build@mChinese |
606 | 0 | @a城市建筑@Acheng shi jian zhu@x建筑文化@x研究 |
690 | @aTU2@v5 | |
701 | 1 | @a穆尔@Amu er@g(Moore, Rowan)@4著 |
702 | 0 | @a张晓丽@Azhang xiao li@4译 |
702 | 0 | @a郝娟娣@Ahao juan di@4译 |
801 | 0 | @aCN@b人天书店@c20201002 |
905 | @aZUCC@dTU2@eM969 | |
我们为何建造/(英国) 罗恩·穆尔著/张晓丽, 郝娟娣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08 |
359页:图;23cm.-(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ISBN 978-7-5447-7791-9:CNY65.00 |
我们或许正身处建筑史上最富戏剧性的时代: 成片的摩天楼可能一年之内就被更新, 大批新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涌现, 建筑师则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建筑环境的认知。《我们为何建造》重点探讨了建造活动背后的人类欲望与情感, 并以此为主线, 串起了古往今来、横跨东西的众多建造案例: 从久经沧桑的埃及金字塔, 到命运多舛的世贸大厦 ; 从宏伟规整的欧洲宫殿, 到幽静神秘的日本庭院。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我们为何建造
索取号:TU2/M969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486869 | 214868696 | 建筑库101/101建筑库 30排3列3层/ [索取号:TU2/M969] | 在馆 | |
2 | 1486870 | 214868703 | 建筑库101/101建筑库 30排3列3层/ [索取号:TU2/M969]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