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照明艺术设计
|
|
作者: | 林红 , 杨一丁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20.09 |
|
页数: | 251页 | |
开本: | 25cm | |
丛书名: | 建筑·城规设计教学前沿论丛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TU113.6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建筑照明--jian zhu zhao ming--照明设计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608-9285-6 |
000 | 01575nam 2200313 450 | |
001 | 202021193405 | |
005 | 20211025120137.0 | |
010 | @a978-7-5608-9285-6@dCNY128.00 | |
100 | @a20210927d2020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310000 | |
105 | @aa a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照明艺术设计@Azhao ming yi shu she ji@e光与空间形象@f林红, 杨一丁著 |
210 | @a上海@c同济大学出版社@d2020.09 | |
215 | @a251页@c彩图@d25cm | |
225 | 2 | @a建筑·城规设计教学前沿论丛@Ajian zhu · cheng gui she ji jiao xue qian yan lun cong |
300 | @a“十三五”上海市重点图书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广州美术学院2019年教材资助项目 | |
314 | @a林红,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杨一丁,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 |
320 | @a有书目 (第249页) | |
330 | @a本书结合作者多年在广州美术学院的设计专业教学经验与照明学术研究成果, 针对人居环境中光元素对空间形象的塑造以及光环境体验等问题进行深度解析和多角度阐释, 旨在整理、总结一套用于专题教学的较为完整有效的理念、方法与实施手段。内容紧紧围绕光与空间关系的三要素 —— “光源”“路径与媒介”“对象”, 通过多个研究及创意设计的环节, 循序渐进地探讨人在光照空间环境中的生理、心理反应和审美体验, 力求在揭示明确规律性的同时, 呈现教学理念和照明设计方法的多样性与实验性。 | |
410 | 0 | @12001 @a建筑·城规设计教学前沿论丛 |
517 | 1 | @a光与空间形象@Aguang yu kong jian xing xiang |
606 | 0 | @a建筑照明@Ajian zhu zhao ming@x照明设计 |
690 | @aTU113.6@v5 | |
701 | 0 | @a林红@Alin hong@4著 |
701 | 0 | @a杨一丁@Ayang yi ding@4著 |
801 | 0 | @aCN@c20210909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TU113.6@eL502 | |
照明艺术设计:光与空间形象/林红, 杨一丁著.-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20.09 |
251页:彩图;25cm.-(建筑·城规设计教学前沿论丛) |
“十三五”上海市重点图书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广州美术学院2019年教材资助项目 |
ISBN 978-7-5608-9285-6:CNY128.00 |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在广州美术学院的设计专业教学经验与照明学术研究成果, 针对人居环境中光元素对空间形象的塑造以及光环境体验等问题进行深度解析和多角度阐释, 旨在整理、总结一套用于专题教学的较为完整有效的理念、方法与实施手段。内容紧紧围绕光与空间关系的三要素 —— “光源”“路径与媒介”“对象”, 通过多个研究及创意设计的环节, 循序渐进地探讨人在光照空间环境中的生理、心理反应和审美体验, 力求在揭示明确规律性的同时, 呈现教学理念和照明设计方法的多样性与实验性。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照明艺术设计
索取号:TU113.6/L502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542366 | 215423664 | 建筑库101/101建筑库 25排4列1层/ [索取号:TU113.6/L502]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