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中国碳排放强度与减排潜力研究
|
|
作者: | 李志学,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09 |
|
页数: | 211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X511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二氧化碳--er yang hua tan--排气--研究--中国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161-8561-2 |
000 | 01564nam0 2200253 450 | |
001 | 012017001898 | |
010 | @a978-7-5161-8561-2@dCNY52.00 | |
100 | @a20161123d2016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k a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中国碳排放强度与减排潜力研究@Azhong guo tan pai fang qiang du yu jian pai qian li yan jiu@f李志学著@Fli zhi xue zhu |
210 | @a北京@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d2016.09 | |
215 | @a211页@c图@d24cm | |
306 | @a本书由陕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油气资源经济管理研究中心西安石油大学优秀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 |
314 | @a李志学, 男, 1962年6月生, 陕西乾县人。 | |
320 | @a有书目 (第196-210页) | |
330 | @a本书稿是社科基金项目 (13BGL111)。书稿借助于数据包络分析 (DEA) 法, 比较分析了我国2010年各地区碳减排投入产出的效率, 并针对低效率的地区, 参照高效率地区的投入指标, 进行了各项资源的有效调整和合理配置, 以期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指导。结果表明, 我国各地区的碳减排效率存在地域差异, 技术效率较高的地区达到了“投入少产出多”的经济效应, 而技术效率较低的地区出现了投入冗余、产出不足的现象, 在模型分析的过程中, 通过参照效率较高的地区的投入产出进行调整, 以使其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该研究表明, 中国碳减排效率有待大幅提高, 全国上下共同参与碳减排的队列中来迫在眉睫。最后, 文章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 总结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 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就如何实行碳减排举措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
606 | 0 | @a二氧化碳@Aer yang hua tan@x排气@x研究@y中国 |
690 | @aX511@v5 | |
701 | 0 | @a李志学,@Ali zhi xue@f1962-@4著 |
801 | 0 | @aCN@c20170814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b21323265@dX511@eL337@f1 | |
中国碳排放强度与减排潜力研究/李志学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09 |
211页:图;24cm |
ISBN 978-7-5161-8561-2:CNY52.00 |
本书稿是社科基金项目 (13BGL111)。书稿借助于数据包络分析 (DEA) 法, 比较分析了我国2010年各地区碳减排投入产出的效率, 并针对低效率的地区, 参照高效率地区的投入指标, 进行了各项资源的有效调整和合理配置, 以期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指导。结果表明, 我国各地区的碳减排效率存在地域差异, 技术效率较高的地区达到了“投入少产出多”的经济效应, 而技术效率较低的地区出现了投入冗余、产出不足的现象, 在模型分析的过程中, 通过参照效率较高的地区的投入产出进行调整, 以使其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该研究表明, 中国碳减排效率有待大幅提高, 全国上下共同参与碳减排的队列中来迫在眉睫。最后, 文章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 总结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 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就如何实行碳减排举措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中国碳排放强度与减排潜力研究
索取号:X511/L337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323265 | 213232651 | 自科二线400A/400A自科库 26排2列4层/ [索取号:X511/L337]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