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中药制造测量学
|
|
| 作者: | 吴志生 , 乔延江 主编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2.01 |
|
| 页数: | 505页 [4] 页图版 | |
| 开本: | 26cm | |
| 丛书名: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TQ461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中成药--zhong cheng yao--制药工业--测量学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03-069687-8 | |
| 000 | 01312nam0 2200253 450 | |
| 001 | 2260505734 | |
| 010 | @a978-7-03-069687-8@b精装@dCNY198.00 | |
| 100 | @a20220222d2022 em y0chiy5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110000 | |
| 105 | @aaf a 000yy | |
| 106 | @ar | |
| 200 | 1 | @a中药制造测量学@Azhong yao zhi zao ce liang xue@f吴志生, 乔延江主编 |
| 210 | @a北京@c科学出版社@d2022.01 | |
| 215 | @a505页 [4] 页图版@c图 (部分彩图)@d26cm | |
| 300 | @a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 |
| 320 | @a有书目 | |
| 330 | @a本专著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信息工程中心长期研究的成果。第一章概述了中药制造工程测量科学的基本内容 ; 第二章介绍中药制造工程近红外测量仪器原理与构造, 并对中药近红外光谱测量的影响因素和仪器检测性能进行评价 ; 第三章介绍中药制造工程近红外测量装备集成平台, 并对并对平台适用性进行了系统评价。第四章介绍中药制造工程近红外建模方法, 并对方法的稳健性进行评价 ; 第五章介绍中药制造近红外光谱解析方法和中药活性成分群近红外光谱解析结果 ; 第六章介绍中药制造近红外方法的可靠性评价和误差传递研究方法 ; 第七章介绍中药制造10个单元的近红外测量控制实例。 | |
| 606 | 0 | @a中成药@Azhong cheng yao@x制药工业@x测量学 |
| 690 | @aTQ461@v5 | |
| 701 | 0 | @a吴志生@Awu zhi sheng@4主编 |
| 701 | 0 | @a乔延江@Aqiao yan jiang@4主编 |
| 801 | 0 | @aCN@c20220906 |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TQ461@eW926 | |
| 中药制造测量学/吴志生, 乔延江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01 |
| 505页 [4] 页图版:图 (部分彩图);26cm |
| 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
| ISBN 978-7-03-069687-8(精装):CNY198.00 |
| 本专著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信息工程中心长期研究的成果。第一章概述了中药制造工程测量科学的基本内容 ; 第二章介绍中药制造工程近红外测量仪器原理与构造, 并对中药近红外光谱测量的影响因素和仪器检测性能进行评价 ; 第三章介绍中药制造工程近红外测量装备集成平台, 并对并对平台适用性进行了系统评价。第四章介绍中药制造工程近红外建模方法, 并对方法的稳健性进行评价 ; 第五章介绍中药制造近红外光谱解析方法和中药活性成分群近红外光谱解析结果 ; 第六章介绍中药制造近红外方法的可靠性评价和误差传递研究方法 ; 第七章介绍中药制造10个单元的近红外测量控制实例。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中药制造测量学
索取号:TQ461/W926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1573566 | 215735667 | 自科库501/501自科库 69排2列5层/ [索取号:TQ461/W926]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