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江山与人民
|
|
作者: | 熊万胜,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09 |
|
页数: | 433页 | |
开本: | 21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D63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行政管理--xing zheng guan li--研究--中国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300-30921-7 |
000 | 01393nam0 2200253 450 | |
001 | 486088 | |
010 | @a978-7-300-30921-7@dCNY79.00 | |
100 | @a20220906d2022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江山与人民@Ajiang shan yu ren min@e中国治理体系解析@f熊万胜著 |
210 | @a北京@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2022.09 | |
215 | @a433页@d21cm | |
314 | @a熊万胜, 1972年生,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330 | @a本书将当代中国和古代中国的治理经验和传统上升到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层面加以探讨, 尝试在理论上说明什么是现代中国的“治理体系”, 它的历史沿革与创新, 它的优势与特色, 它有怎样的普世意义和中国特色。相对于西方的抽象社会, 中国是一个具象的社会, 在中国具体的治理中, 具象的社会指治理主体与治理对象之间进行的是人格化的联结, 而不是抽象身份的联结。本书阐述了中国这种人格化的治理体系的心理、历史条件, 并重点分析了当代中国这种人格化治理的实践机制和发展, 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性团结这一概念。该书重点是想回答我国是如何有效地处理人民间的差异性, 即我国如何将民众所急之事、所愁之事、所难之事、所盼之事, 在基层社区内得到有效的解决。 | |
517 | 1 | @a中国治理体系解析@Azhong guo zhi li ti xi jie xi |
606 | 0 | @a行政管理@Axing zheng guan li@x研究@y中国 |
690 | @aD63@v5 | |
701 | 0 | @a熊万胜,@Axiong wan sheng@f1972-@4著 |
801 | 0 | @aCN@c20220906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D63@eX647 | |
906 | @aRTWS | |
江山与人民:中国治理体系解析/熊万胜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09 |
433页;21cm |
ISBN 978-7-300-30921-7:CNY79.00 |
本书将当代中国和古代中国的治理经验和传统上升到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层面加以探讨, 尝试在理论上说明什么是现代中国的“治理体系”, 它的历史沿革与创新, 它的优势与特色, 它有怎样的普世意义和中国特色。相对于西方的抽象社会, 中国是一个具象的社会, 在中国具体的治理中, 具象的社会指治理主体与治理对象之间进行的是人格化的联结, 而不是抽象身份的联结。本书阐述了中国这种人格化的治理体系的心理、历史条件, 并重点分析了当代中国这种人格化治理的实践机制和发展, 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性团结这一概念。该书重点是想回答我国是如何有效地处理人民间的差异性, 即我国如何将民众所急之事、所愁之事、所难之事、所盼之事, 在基层社区内得到有效的解决。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江山与人民
索取号:D63/X647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597112 | 215971125 | 社科库509/509社科库 73排1列6层/ [索取号:D63/X647]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