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诱发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
|
|
作者: | 温平川, , 李盛竹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1.12 |
|
页数: | 356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G640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产学研一体化--chan xue yan yi ti hua--研究--中国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203-9489-5 |
000 | 01823nam0 2200265 450 | |
001 | 2260374662 | |
010 | @a978-7-5203-9489-5@dCNY128.00 | |
100 | @a20220314d2021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k a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诱发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Achan xue yan xie tong chuang xin de you fa ji zhi yu shi shi lu jing yan jiu@f温平川, 李盛竹著 |
210 | @a北京@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d2021.12 | |
215 | @a356页@c图@d24cm | |
300 | @a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
314 | @a温平川, 男,1970年10月生,重庆市九龙坡区人, 博士, 正高, 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重庆邮电大学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主任/工程研究院院长。先后主持《产学研协同创新诱发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工信部和重庆市科研项目18项, 公开发表《基于AHP模糊综合评判的产学研合作项目风险评估模型》等学术论文60余篇, 出版《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等学术专著5部。成果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重庆市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 重庆市发展研究三等奖1项。主要研究领域: 技术创新、管理与服务。李盛竹, 男, 1973年生, 汉族, 四川成都人, 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麦克马斯特大学访问学者,, 重庆邮电大学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 |
320 | @a有书目 (第316-341页) | |
330 | @a本书主要探讨如何将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的现实生产力, 以及这种转化对产学研内部协同机制有什么要求, 对产学研外部环境建设有什么要求, 如何在内外要求满足的情况下进行精准诱发, 诱发之后如何合理的选择实践路径, 让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成为当前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当中的一项异常紧迫的战略课题。 | |
606 | 0 | @a产学研一体化@Achan xue yan yi ti hua@x研究@y中国 |
690 | @aG640@v5 | |
701 | 0 | @a温平川,@Awen ping chuan@f1970-@4著 |
701 | 0 | @a李盛竹@Ali sheng zhu@4著 |
801 | 0 | @aCN@c20220906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G640@eW619 | |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诱发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温平川, 李盛竹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12 |
356页:图;24cm |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ISBN 978-7-5203-9489-5:CNY128.00 |
本书主要探讨如何将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的现实生产力, 以及这种转化对产学研内部协同机制有什么要求, 对产学研外部环境建设有什么要求, 如何在内外要求满足的情况下进行精准诱发, 诱发之后如何合理的选择实践路径, 让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成为当前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当中的一项异常紧迫的战略课题。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诱发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
索取号:G640/W619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572629 | 215726294 | 社科库409/409社科库 9排4列4层/ [索取号:G640/W619]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