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回归中国
|
|
| 作者: | 徐秀慧 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24.04 |
|
| 页数: | 421页 | |
| 开本: | 24cm | |
| 丛书名: | 台湾研究系列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I209.958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台湾文学--tai wan wen xue--文学研究--1945-1949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5225-2583-9 | |
| 000 | 01445nam 2200301 450 | |
| 001 | 2441819308 | |
| 010 | @a978-7-5225-2583-9@dCNY86.00 | |
| 100 | @a20240613d2024 em y0chiy012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110000 | |
| 105 | @ay a 000yy | |
| 106 | @ar | |
| 200 | 1 | @a回归中国@Ahui gui zhong guo@f徐秀慧著 |
| 210 | @a北京@c九州出版社@d2024.04 | |
| 215 | @a421页@d24cm | |
| 225 | 2 | @a台湾研究系列@Atai wan yan jiu xi lie |
| 312 | @a其他题名信息取自封面 | |
| 314 | @a徐秀慧,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丁玲研究会理事、台湾夏潮联合会副会长。 | |
| 320 | @a有书目 (第395-415页) | |
| 330 | @a本书梳理了台湾光复初期 (1945-1949)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权力场域对文学生产的影响。以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为分界, 分析“二二八事件”前后报纸、杂志所构成的文化场域中, 两岸文化人如何与国民党政权的文化宣传进行意识形态的斗争。本书对光复初期台湾文化场域与文学思潮问题的梳理, 首先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台湾的文化人在尚未经过后来国民党官方意识形态压制时, 他们如何批判殖民地时代日本对台的剥削统治, 如何思索台湾文化的主体性与中国现代性的问题。 | |
| 410 | 0 | @12001 @a台湾研究系列 |
| 517 | 1 | @a光复初期台湾的文化场域与文学思潮@Aguang fu chu qi tai wan de wen hua chang yu yu wen xue si chao |
| 586 | @a | |
| 606 | 0 | @a台湾文学@Atai wan wen xue@x文学研究@z1945-1949 |
| 690 | @aI209.958@v5 | |
| 701 | 0 | @a徐秀慧@Axu xiu hui@4著 |
| 801 | 0 | @aCN@c20240613 |
| 905 | @dI209.958@eX822@f1@sI209.958/X822@S@Z | |
| 回归中国/徐秀慧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24.04 |
| 421页;24cm.-(台湾研究系列) |
| ISBN 978-7-5225-2583-9:CNY86.00 |
| 本书梳理了台湾光复初期 (1945-1949)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权力场域对文学生产的影响。以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为分界, 分析“二二八事件”前后报纸、杂志所构成的文化场域中, 两岸文化人如何与国民党政权的文化宣传进行意识形态的斗争。本书对光复初期台湾文化场域与文学思潮问题的梳理, 首先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台湾的文化人在尚未经过后来国民党官方意识形态压制时, 他们如何批判殖民地时代日本对台的剥削统治, 如何思索台湾文化的主体性与中国现代性的问题。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回归中国
索取号:I209.958/X822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21616961 | 216169615 | 文学库108/ [索取号:I209.958/X822]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