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地下水污染
|
|
| 作者: | 贝迪恩特 , 里法尔 , 纽厄尔 著 ;施周 , 杨朝晖 , 陈世洋 译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
|
| 页数: | 500页 | |
| 开本: | 23cm | |
| 丛书名: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X523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地下水污染--de xia shui wu ran--水污染物--迁移 , 地下水污染--de xia shui wu ran--污染控制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112-11648-5 | |
| 000 | 01756nam0 2200349 450 | |
| 001 | 0100001040 | |
| 010 | @a978-7-112-11648-5@dCNY99.00 | |
| 100 | @a20110221d2010 ekmy0chiy0121 ea | |
| 101 | 1 | @achi@ceng |
| 102 | @aCN@b110000 | |
| 105 | @aak a 000yy | |
| 106 | @ar | |
| 200 | 1 | @a地下水污染@Ade xia shui wu ran@e迁移与修复@d= Ground water contamination@etransport and remediation@f(美) 菲利普·B·贝迪恩特, 哈纳迪·S·里法尔, 查尔斯·J·纽厄尔著@g施周, 杨朝晖, 陈世洋译@zeng |
| 210 |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10 | |
| 215 | @a500页@c图@d23cm | |
| 305 | @a据原书第2版译出 | |
| 306 | @a本书由Prentice-Hall出版公司授权翻译, 出版 | |
| 320 | @a有书目 | |
| 330 | @a本书从理论与工程两个方面进一步探讨地下污染物的传输与地下水的修复. 本书含括有关现场特性评价和水文地质评估等传统重点内容, 与其他主要以水文地质工作者为读者的著作相比, 本书侧重从工程分析和模拟的角度对复合区域问题进行论述. 本版不同于以往之处在于本版内容从理论与实际的视角对工程方法和传输理论直接应用于危险性废物场的研究进行探讨, 包括生物降解, 土壤蒸气传输, 污染物传输模拟和场地修复等内容, 并通过收入大量新的研究实例来说明各种评估方案和新的修复技术. | |
| 500 | 10 | @aGround water contamination : transport and remediation@mChinese |
| 517 | 1 | @a迁移与修复@Aqian yi yu xiu fu |
| 606 | 0 | @a地下水污染@Ade xia shui wu ran@x水污染物@x迁移 |
| 606 | 0 | @a地下水污染@Ade xia shui wu ran@x污染控制 |
| 690 | @aX523@v4 | |
| 701 | 1 | @a贝迪恩特@Abei di en te@g(Bedient, Philip B.),@f1948-@4著 |
| 701 | 1 | @a里法尔@Ali fa er@g(Rifai, Hanadi S.)@4著 |
| 701 | 1 | @a纽厄尔@Aniu e er@g(Newell, Charles J.)@4著 |
| 702 | 0 | @a施周@Ashi zhou@4译 |
| 702 | 0 | @a杨朝晖@Ayang chao hui@4译 |
| 702 | 0 | @a陈世洋@Achen shi yang@4译 |
| 801 | 0 | @aCN@c20110214 |
| 905 | @b21012717-19@dX523@eF320 | |
| 地下水污染:迁移与修复= Ground water contamination:transport and remediation/(美) 菲利普·B·贝迪恩特, 哈纳迪·S·里法尔, 查尔斯·J·纽厄尔著/施周, 杨朝晖, 陈世洋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
| 500页:图;23cm |
| ISBN 978-7-112-11648-5:CNY99.00 |
| 本书从理论与工程两个方面进一步探讨地下污染物的传输与地下水的修复. 本书含括有关现场特性评价和水文地质评估等传统重点内容, 与其他主要以水文地质工作者为读者的著作相比, 本书侧重从工程分析和模拟的角度对复合区域问题进行论述. 本版不同于以往之处在于本版内容从理论与实际的视角对工程方法和传输理论直接应用于危险性废物场的研究进行探讨, 包括生物降解, 土壤蒸气传输, 污染物传输模拟和场地修复等内容, 并通过收入大量新的研究实例来说明各种评估方案和新的修复技术.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地下水污染
索取号:X523/F320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