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文化交流的轨迹
|
|
作者: | 季羡林,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海口 海南出版社 2024.12 |
|
页数: | 54, 699页 | |
开本: | 22cm | |
丛书名: | 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名作丛书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S566.1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蔗糖--zhe tang--文化交流--文化史--世界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730-2167-0 |
000 | 01487nam 2200289 450 | |
001 | 94560 | |
005 | 20250820171947.55 | |
010 | @a978-7-5730-2167-0@b精装@dCNY130.00 | |
100 | @a20250227d2024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46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文化交流的轨迹@Awen hua jiao liu de gui ji@e中华蔗糖史@f季羡林著 |
210 | @a海口@c海南出版社@d2024.12 | |
215 | @a54, 699页@d22cm | |
225 | 2 | @a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名作丛书@Azhong guo wen hua shu yuan dao shi ming zuo cong shu |
300 | @a共学·共识 | |
314 | @a季羡林 (1911-2009), 山东临清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5年9月赴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 主修印度学, 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东方语言文学系首任系主任。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1980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资深教授, 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导师,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 | |
330 | @a本书共10章, 内容包括: 蔗糖的制造在中国始于何时、唐代的甘蔗种植和制糖术 (618-907年)、宋代的甘蔗种植和制糖霜术 (辽金附) (960-1279年)、元代的甘蔗种植和沙糖制造 (1206-1368年)、白糖问题等。 | |
410 | 0 | @12001 @a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名作丛书 |
517 | 1 | @a中华蔗糖史@Azhong hua zhe tang shi |
606 | 0 | @a蔗糖@Azhe tang@x文化交流@x文化史@y世界 |
690 | @aS566.1@v5 | |
701 | 0 | @a季羡林,@Aji xian lin@f1911-2009@4著 |
801 | 0 | @aCN@c20250909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S566.1@eJ181@f1 | |
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季羡林著.-海口:海南出版社,2024.12 |
54, 699页;22cm.-(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名作丛书) |
共学·共识 |
ISBN 978-7-5730-2167-0(精装):CNY130.00 |
本书共10章, 内容包括: 蔗糖的制造在中国始于何时、唐代的甘蔗种植和制糖术 (618-907年)、宋代的甘蔗种植和制糖霜术 (辽金附) (960-1279年)、元代的甘蔗种植和沙糖制造 (1206-1368年)、白糖问题等。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文化交流的轨迹
索取号:S566.1/J181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628766 | 216287667 | 自科库401/ [索取号:S566.1/J181]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