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明清社会与经济近代转型研究
|
|
作者: | 余同元,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苏州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5.09 |
|
页数: | 271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东吴史学文丛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K248.07 , F129.48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社会发展史--she hui fa zhan shi--研究--中国--明清时代 , 经济史--jing ji shi--研究--中国--明清时代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672-0814-8 |
000 | 01500nam 2200289 450 | |
001 | 012017001841 | |
010 | @a978-7-5672-0814-8@dCNY44.00 | |
100 | @a20151116d2015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320000 | |
105 | @aak a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明清社会与经济近代转型研究@Aming qing she hui yu jing ji jin dai zhuan xing yan jiu@f余同元著@Fyu tong yuan zhu |
210 | @a苏州@c苏州大学出版社@d2015.09 | |
215 | @a271页@c图@d24cm | |
225 | 2 | @a东吴史学文丛@Adong wu shi xue wen cong |
314 | @a余同元, 号元子, 男, 1962年生。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博士,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国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古代史/专门史教研室主任、专门史专业博士生导师, 兼任国际健康长寿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及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战略研究会研究员等。 | |
320 | @a有书目 | |
330 | @a本书选取作者的16篇论文, 列上 (明清社会的近代转型)、中 (长城文化带演变与农牧社会二元一体化)、下 (江南早期工业化及近代技术经济兴起) 三编而成一集。主要讨论明清社会转型的过程、途径、性质和特点, 强调江南传统产业技术理论化及近代技术经济兴起的历史意义, 认为江南工业化道路于“内卷化”“斯密型”模式之外别有蹊径, 显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现代转型的时代共性与民族个性。 | |
410 | 0 | @12001 @a东吴史学文丛 |
606 | 0 | @a社会发展史@Ashe hui fa zhan shi@x研究@y中国@z明清时代 |
606 | 0 | @a经济史@Ajing ji shi@x研究@y中国@z明清时代 |
690 | @aK248.07@v5 | |
690 | @aF129.48@v5 | |
701 | 0 | @a余同元,@Ayu tong yuan@f1962-@4著 |
801 | 0 | @aCN@c20170814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b21323173-74@dK248.07@eY769@f2 | |
明清社会与经济近代转型研究/余同元著.-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09 |
271页:图;24cm.-(东吴史学文丛) |
ISBN 978-7-5672-0814-8:CNY44.00 |
本书选取作者的16篇论文, 列上 (明清社会的近代转型)、中 (长城文化带演变与农牧社会二元一体化)、下 (江南早期工业化及近代技术经济兴起) 三编而成一集。主要讨论明清社会转型的过程、途径、性质和特点, 强调江南传统产业技术理论化及近代技术经济兴起的历史意义, 认为江南工业化道路于“内卷化”“斯密型”模式之外别有蹊径, 显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现代转型的时代共性与民族个性。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明清社会与经济近代转型研究
索取号:K248.07/Y769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323173 | 213231732 | 社科库309/309社科库 34排5列1层/ [索取号:K248.07/Y769] | 在馆 | |
2 | 1323174 | 213231741 | 社科库309/309社科库 34排5列1层/ [索取号:K248.07/Y769]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