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何以为诗
|
|
| 作者: | 魏天无 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4.06 |
|
| 页数: | 328页 | |
| 开本: | 22cm | |
| 丛书名: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I207.22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诗歌评论--shi ge ping lun--中国--当代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309-17358-1 | |
| 000 | 01231nam0 2200265 450 | |
| 001 | 2433128806 | |
| 010 | @a978-7-309-17358-1@dCNY56.00 | |
| 100 | @a20240619d2024 em y0chiy012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310000 | |
| 105 | @ay a 000yy | |
| 106 | @ar | |
| 200 | 1 | @a何以为诗@Ahe yi wei shi@e新诗文本细读十五讲@f魏天无著 |
| 210 | @a上海@c复旦大学出版社@d2024.06 | |
| 215 | @a328页@d22cm | |
| 314 | @a魏天无, 1988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兼任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 湖北省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 |
| 320 | @a有书目 (第318-324页) | |
| 330 | @a本书重点运用英美新批评文本细读理论及其方法, 吸收、借鉴中国文学欣赏和批评方法、西方其他文本解读方法, 围绕15位新诗诗人文本展开细读。所选诗人诗作涵盖新诗初创时期的徐玉诺, 到新诗成熟期的冯至、卞之琳、艾青、穆旦, 再到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属于当下诗歌界中坚力量的韩东、雷平阳、张执浩 (三人均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等。 | |
| 517 | 1 | @a新诗文本细读十五讲@Axin shi wen ben xi du shi wu jiang |
| 586 | @a | |
| 606 | 0 | @a诗歌评论@Ashi ge ping lun@y中国@z当代 |
| 690 | @aI207.22@v5 | |
| 701 | 0 | @a魏天无@Awei tian wu@4著 |
| 801 | 0 | @aCN@c20240619 |
| 905 | @dI207.22@eW598@f1@sI207.22/W598@S@Z | |
| 何以为诗:新诗文本细读十五讲/魏天无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4.06 |
| 328页;22cm |
| ISBN 978-7-309-17358-1:CNY56.00 |
| 本书重点运用英美新批评文本细读理论及其方法, 吸收、借鉴中国文学欣赏和批评方法、西方其他文本解读方法, 围绕15位新诗诗人文本展开细读。所选诗人诗作涵盖新诗初创时期的徐玉诺, 到新诗成熟期的冯至、卞之琳、艾青、穆旦, 再到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属于当下诗歌界中坚力量的韩东、雷平阳、张执浩 (三人均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等。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何以为诗
索取号:I207.22/W598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21609788 | 216097881 | 文学库108/ [索取号:I207.22/W598]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