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知识、信仰与超越
|
|
| 作者: | 任强 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01 |
|
| 页数: | 194页 | |
| 开本: | 23cm | |
| 丛书名: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B222.05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儒家--ru jia--哲学思想--研究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301-11449-0 | |
| 000 | 01213nam0 2200229 450 | |
| 001 | 012007751406 | |
| 005 | 20070927085847.70 | |
| 010 | @a978-7-301-11449-0@dCNY26.00 | |
| 100 | @a20070724d2007 km y0chiy012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110000 | |
| 105 | @ay z 000yy | |
| 200 | 1 | @a知识、信仰与超越@Azhi shi、xin yang yu chao yue@e儒家礼法思想解读@f任强著@Fren qiang zhu |
| 210 |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07.01 | |
| 215 | @a194页@d23cm | |
| 330 | @a本书从“道从肉身与道法天命”、“信仰与理解”、“法律与信仰”三个方面,对基督教与儒家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儒家理法思想与西方法律思想的信仰基础。接着界定了儒家思想中礼义与礼仪,分析了礼义与礼仪的含义与社会作用,并以现代法律与道德的基本属性为视角,以儒家思想中的“礼”与“刑”进行了解读。又以“善良”为线索,针对社会治理模式,分析了儒家、柏拉图与海德格尔人治理念的终极理由及其差异,解读了人治理念的实现途径及其困境,从而论证了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最后剖析了中国法治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实现条件及其与儒家礼法思想的关系。 | |
| 517 | 1 | @a儒家礼法思想解读@Aru jia li fa si xiang jie du |
| 606 | 0 | @a儒家@Aru jia@x哲学思想@x研究 |
| 690 | @aB222.05@v4 | |
| 701 | 0 | @a任强@Aren qiang@4著 |
| 801 | 0 | @aCN@c20070927 |
| 905 | @dB222.05@eR522 | |
| 知识、信仰与超越:儒家礼法思想解读/任强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01 |
| 194页;23cm |
| ISBN 978-7-301-11449-0:CNY26.00 |
| 本书从“道从肉身与道法天命”、“信仰与理解”、“法律与信仰”三个方面,对基督教与儒家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儒家理法思想与西方法律思想的信仰基础。接着界定了儒家思想中礼义与礼仪,分析了礼义与礼仪的含义与社会作用,并以现代法律与道德的基本属性为视角,以儒家思想中的“礼”与“刑”进行了解读。又以“善良”为线索,针对社会治理模式,分析了儒家、柏拉图与海德格尔人治理念的终极理由及其差异,解读了人治理念的实现途径及其困境,从而论证了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最后剖析了中国法治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实现条件及其与儒家礼法思想的关系。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知识、信仰与超越
索取号:B222.05/R522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247200 | 202472001 | 社科库509/509社科库 10排2列2层/ [索取号:B222.05/R522] | 在馆 | |
| 2 | 247201 | 202472010 | 社科库509/509社科库 10排2列2层/ [索取号:B222.05/R522]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