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晚晴集
|
|
| 作者: | 张慕葏, 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1.04 |
|
| 页数: | X, 263页, [8] 页图版 | |
| 开本: | 24cm | |
| 丛书名: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G4-53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教育工作--jiao yu gong zuo--文集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302-57919-9 | |
| 000 | 01253nam0 2200265 450 | |
| 001 | CAL 0120217169640 | |
| 005 | 20210531090236. | |
| 010 | @a978-7-302-57919-9@dCNY78.00 | |
| 100 | @a20210531d2021 em y0chiy012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110000 | |
| 105 | @aaf a 000yy | |
| 106 | @ar | |
| 200 | 1 | @a晚晴集@Awan qing ji@e张慕葏教育文集@f张慕葏著 |
| 210 | @a北京@c清华大学出版社@d2021.04 | |
| 215 | @aX, 263页, [8] 页图版@c图@d24cm | |
| 314 | @a张慕葏, 现任国杰老教授科学技术咨询开发研究院名誉理事长。 | |
| 320 | @a有书目 | |
| 330 | @a本教育文集分为“学海拾贝”“南翔教育”“缅怀恩师”三部分, 共29篇文章, 回忆张教授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重要文件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历史、文化相结合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感悟。回顾我在清华多年的工作中虽然工作岗位和单位多次变更。回忆蒋南翔、刘冰、何东昌、艾知生等人的言传身教以及刘仙洲、张维、高景德等大师们在工作中对我的教导和影响文章读者对象包括清华师生、参加清华大学110年校庆嘉宾、教育界相关从业者等。此书献给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 | |
| 517 | 1 | @a张慕葏教育文集@Azhang mu jian jiao yu wen ji |
| 606 | 0 | @a教育工作@Ajiao yu gong zuo@j文集 |
| 690 | @aG4-53@v5 | |
| 701 | 0 | @a张慕葏,@Azhang mu jian@f1931-@4著 |
| 801 | 0 | @aCN@b人天书店@c20210531 |
| 905 | @aTSG@b0001705@dG4-53@eZ142@f2 | |
| 晚晴集:张慕葏教育文集/张慕葏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04 |
| X, 263页, [8] 页图版:图;24cm |
| ISBN 978-7-302-57919-9:CNY78.00 |
| 本教育文集分为“学海拾贝”“南翔教育”“缅怀恩师”三部分, 共29篇文章, 回忆张教授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重要文件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历史、文化相结合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感悟。回顾我在清华多年的工作中虽然工作岗位和单位多次变更。回忆蒋南翔、刘冰、何东昌、艾知生等人的言传身教以及刘仙洲、张维、高景德等大师们在工作中对我的教导和影响文章读者对象包括清华师生、参加清华大学110年校庆嘉宾、教育界相关从业者等。此书献给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晚晴集
索取号:G4-53/Z142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1530417 | 215304178 | 社科库409/409社科库 1排1列1层/ [索取号:G4-53/Z142] | 在馆 | |
| 2 | 1530418 | 215304187 | 社科库409/409社科库 1排1列1层/ [索取号:G4-53/Z142]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