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犯罪构成理论
|
|
作者: | 付立庆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0.11 |
|
页数: | 341页 | |
开本: | 23cm | |
丛书名: | 明德青年法学文库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D914.04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犯罪构成--fan zui gou cheng--法的理论--对比研究--世界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118-1170-7 |
000 | 01458nam 2200289 450 | |
001 | B20110000957 | |
005 | 20110715112401.95 | |
010 | @a978-7-5118-1170-7@dCNY53.00 | |
100 | @a20101215d2010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犯罪构成理论@Afan zui gou cheng li lun@e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f付立庆著 |
210 | @a北京@c法律出版社@d2010.11 | |
215 | @a341页@d23cm | |
225 | 2 | @a明德青年法学文库@Aming de qing nian fa xue wen ku@v1 |
330 | @a中国传统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虽具有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但至今已丧失现实合理性和比较合理性。这一理论在前提、要素、结构及功能等方面存在缺陷,这些缺陷均非平面体系内的调整所能弥补。学界诸多有识之士为完善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所作的努力相对传统体系虽有重大进步,但又都多少留有遗憾。通过比较英美的体系和梳理德日的体系,本书认为德日的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的三阶层体系虽不完美,却应是中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变革方向。此外,全书对四要件理论的主张者对该体系的诸多辩解、对针对三阶层体系的诸种质疑也作了一一回应,并最终确定了《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重构论主张的理念支撑、自我警示及价值依托。 | |
333 | @a相关研究人员 | |
410 | 0 | @12001 @a明德青年法学文库 |
517 | 1 | @a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Abi jiao yan jiu yu lu jing xuan zhe |
586 | @a | |
606 | 0 | @a犯罪构成@Afan zui gou cheng@x法的理论@x对比研究@y世界 |
690 | @aD914.04@v5 | |
701 | 0 | @a付立庆@Afu li qing@4著 |
801 | 0 | @aCN@c20110610 |
905 | @dD914.04@eF830@f3 | |
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付立庆著.-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1 |
341页;23cm.-(明德青年法学文库;1) |
使用对象:相关研究人员 |
ISBN 978-7-5118-1170-7:CNY53.00 |
中国传统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虽具有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但至今已丧失现实合理性和比较合理性。这一理论在前提、要素、结构及功能等方面存在缺陷,这些缺陷均非平面体系内的调整所能弥补。学界诸多有识之士为完善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所作的努力相对传统体系虽有重大进步,但又都多少留有遗憾。通过比较英美的体系和梳理德日的体系,本书认为德日的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的三阶层体系虽不完美,却应是中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变革方向。此外,全书对四要件理论的主张者对该体系的诸多辩解、对针对三阶层体系的诸种质疑也作了一一回应,并最终确定了《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重构论主张的理念支撑、自我警示及价值依托。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犯罪构成理论
索取号:D914.04/F830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884246 | 208842467 | 社科库509/509社科库 82排1列6层/ [索取号:D914.04/F830] | 在馆 | |
2 | 884247 | 208842476 | 社科库509/509社科库 82排1列6层/ [索取号:D914.04/F830] | 在馆 | |
3 | 884248 | 208842485 | 社科库509/509社科库 82排1列6层/ [索取号:D914.04/F830]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