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本馆介绍
  • 公告通知
  • 最新文献
  • 馆藏检索
  • 电子资源
  • 读者导购
  • 参考咨询
  • CALIS
  • 我的图书馆
  • 登录
  • 详细信息显示
  • 放入我的书架
  • 预约/预借图书
  • 作者相关作品
  • 分类相关作品
  • 丛书相关作品
  • 出版社相关作品

书目信息

  • 表格格式
  • 工作单格式
  • 卡片格式
题名:
财产权与宪法的演进
    
 
作者: 唐清利 , 何真 著
分册:  
出版信息: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0.11
页数: 298页
开本: 21cm
丛书名:
单 册:
中图分类: D923.24
科图分类:
主题词: 财产--cai chan--所有权--研究--中国
电子资源:
ISBN: 978-7-5118-0614-7
 
 
 
 
 
000 01815nam0 2200301 450
001 B20110000935
005 20110715135556.15
010    @a978-7-5118-0614-7@dCNY30.00
100    @a20101215d2010 em y0chiy50 ea
101 0  @achi
102    @aCN@b110000
105    @ay a 000yy
106    @ar
200 1  @a财产权与宪法的演进@Acai chan quan yu xian fa de yan jin@f唐清利, 何真著
205    @a修订版
210    @a北京@c法律出版社@d2010.11
215    @a298页@d21cm
300    @a本书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
320    @a有书目 (第283-296页)
330    @a本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运用了当前最为流行的学术范式,在设定理论假设的基础上,明确展示了研究进路以及所采用的分析工具,清楚地表明了自己所追求的结论,这在方法论上是具有前沿性的。重要特点之二是研究成果实现了多项“突破”与创新。具体而言,一方面作者对财产权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对财产权的概念、本质和终极价值等做出了全新的论证,获得了财产权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财产权的终极价值是人的福利,财产权在本质上具有法律性与伦理性等具有“开拓性”的结论。这些结论对于推动有关财产权的理论与实务的进步无疑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在“财产权与宪法的演进”的选题和论证上可以说既切中了人类行为选择的约束条件的“影子力”,又把人类制度文明最核心的要素置于动态的演进过程中加以考察,因而这项工作是富有挑战而有价值的——既在弥补学界有关研究的一项重要“空白”的基础上为人类制度文明这两个最重要的“晶体”完成了一项“素描性”的工作;又克服了用静态的理论观察一系列动态的社会过程所不可避免的片面和“与世隔离感”,从而使所获得的理论成果具有“可触摸感”和现实意义。而实现该两项工程至少是艰难和富有挑战的。
333    @a相关研究人员
586    @a
606 0  @a财产@Acai chan@x所有权@x研究@y中国
690    @aD923.24@v5
701  0 @a唐清利@Atang qing li@4著
701  0 @a何真@Ahe zhen@4著
801  0 @aCN@c20110610
905    @dD923.24@eT250@f3
    
    财产权与宪法的演进/唐清利, 何真著.-修订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1
    298页;21cm
    本书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使用对象:相关研究人员
    
    ISBN 978-7-5118-0614-7:CNY30.00
    本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运用了当前最为流行的学术范式,在设定理论假设的基础上,明确展示了研究进路以及所采用的分析工具,清楚地表明了自己所追求的结论,这在方法论上是具有前沿性的。重要特点之二是研究成果实现了多项“突破”与创新。具体而言,一方面作者对财产权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对财产权的概念、本质和终极价值等做出了全新的论证,获得了财产权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财产权的终极价值是人的福利,财产权在本质上具有法律性与伦理性等具有“开拓性”的结论。这些结论对于推动有关财产权的理论与实务的进步无疑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在“财产权与宪法的演进”的选题和论证上可以说既切中了人类行为选择的约束条件的“影子力”,又把人类制度文明最核心的要素置于动态的演进过程中加以考察,因而这项工作是富有挑战而有价值的——既在弥补学界有关研究的一项重要“空白”的基础上为人类制度文明这两个最重要的“晶体”完成了一项“素描性”的工作;又克服了用静态的理论观察一系列动态的社会过程所不可避免的片面和“与世隔离感”,从而使所获得的理论成果具有“可触摸感”和现实意义。而实现该两项工程至少是艰难和富有挑战的。
●
相关链接 在E读中查询图书 在当当中查询图书 在豆瓣中查询图书


正题名:财产权与宪法的演进     索取号:D923.24/T250         预约/预借

序号 登录号 条形码 馆藏地/架位号 状态 备注
1 884303   208843037   社科库509/509社科库 92排2列4层/ [索取号:D923.24/T250] 在馆    
2 884304   208843046   社科库509/ [索取号:D923.24/T250] 已借出,限还日期为2037.02.16
借出人:中级法院  
 
3 884305   208843055   法学院资料室/ [索取号:D923.24/T250] 在馆    
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 欢迎您!
大连网信软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