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混凝土的可见与不可见裂缝
|
|
| 作者: | 伯罗斯 著 ;廉慧珍 , 覃维祖 , 李文伟 译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3.7 |
|
| 页数: | 105页 | |
| 开本: | 26cm | |
| 丛书名: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TU755.7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5170-1115-6 | |
| 000 | 01305nam0 2200301 450 | |
| 001 | 006859265 | |
| 005 | 20131224085849.0 | |
| 010 | @a978-7-5170-1115-6@dCNY28.00 | |
| 090 | @aTU755@bbls | |
| 096 | @aTU755@bbls | |
| 100 | @a20131028d2013 em y0chiy0120 ea | |
| 101 | 1 | @achi@ceng |
| 102 | @aCN@b110000 | |
| 105 | @aa z 000yy | |
| 106 | @ar | |
| 200 | 1 | @a混凝土的可见与不可见裂缝@9hun ning tu de ke jian yu bu ke jian lie feng@b专著@dThe visible and invisible cracking of concrete@f(美)理查德·W·伯罗斯著@g廉慧珍,覃维祖,李文伟译@zeng |
| 210 | @a北京@c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d2013.7 | |
| 215 | @a105页@c图@d26cm | |
| 330 | @a本书通过对大量工程的观察、实测、研究和分析,指出水泥颗粒粉磨偏向磨细、水化趋向加快,以及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不断提高,尤其是早期强度发展的加快,是混凝土结构早期出现严重开裂和过早劣化,乃至破坏的根源,是混凝土开裂和耐久性的因素,并提出了改善措施和建议,有独到的观点和看法,对现代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和技术发展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 |
| 510 | 1 | @aVisible and invisible cracking of concrete@zeng |
| 606 | 0 | @a混凝土结构@x裂缝@x控制 |
| 690 | @aTU755.7@v5 | |
| 701 | 0 | @c(美)@a伯罗斯@9bo luo si@4著 |
| 702 | 0 | @a廉慧珍@9lian hui zhen@4译 |
| 702 | 0 | @a覃维祖@9qin wei zu@4译 |
| 702 | 0 | @a李文伟@9li wen wei@4译 |
| 801 | @b人天书店 | |
| 905 | @aTSG@dTU755.7@eB918@f3 | |
| 混凝土的可见与不可见裂缝=The visible and invisible cracking of concrete/(美)理查德·W·伯罗斯著/廉慧珍,覃维祖,李文伟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7 |
| 105页:图;26cm |
| ISBN 978-7-5170-1115-6:CNY28.00 |
| 本书通过对大量工程的观察、实测、研究和分析,指出水泥颗粒粉磨偏向磨细、水化趋向加快,以及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不断提高,尤其是早期强度发展的加快,是混凝土结构早期出现严重开裂和过早劣化,乃至破坏的根源,是混凝土开裂和耐久性的因素,并提出了改善措施和建议,有独到的观点和看法,对现代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和技术发展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混凝土的可见与不可见裂缝
索取号:TU755.7/B918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1534503 | 215345035 | 建筑库201/201建筑库 43排2列1层/ [索取号:TU755.7/B918] | 在馆 | |
| 2 | 1534504 | 215345044 | 建筑库201/201建筑库 43排2列1层/ [索取号:TU755.7/B918] | 在馆 | |
| 3 | 1534505 | 215345053 | 建筑库201/201建筑库 43排2列1层/ [索取号:TU755.7/B918]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