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寻求中国现代性之路
|
|
作者: | 李泽厚, 著 ;马群林 编选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19.05 |
|
页数: | 465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C522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社会科学--she hui ke xue--中国--文集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207-0931-6 |
000 | 01332nam0 2200265 450 | |
001 | CAL 012019063917 | |
010 | @a978-7-5207-0931-6@b精装@dCNY68.00 | |
100 | @a20190516d2019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 a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寻求中国现代性之路@Axun qiu zhong guo xian dai xing zhi lu@d= Search for the Chinese modernity@f李泽厚著@g马群林编选@zeng |
210 | @a北京@c东方出版社@d2019.05 | |
215 | @a465页@c图@d24cm | |
314 | @a李泽厚, 中国当代大思想家, 1930年出生, 湖南长沙人, 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 |
320 | @a有书目 | |
330 | @a本书收录了李泽厚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伦理学、美学、哲学等方面的文章十九篇。各篇时间跨度虽大, 但思想前后相承, 内在脉络颇为一致, 即以原创性“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之“人类视角,中国眼光”, 以中华文化之“神”(“巫史传统”“一个世界”“实用理性”“乐感文化”“情本体”等)来消化康德、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等, 强调制造—使用工具的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文化心理结构(包括个体心灵的“情理结构”问题), 希冀通过转换性创造, 探寻一条对人类命运有普适意义的中国现代性之路。 | |
510 | 1 | @aSearch for the Chinese modernity@zeng |
606 | 0 | @a社会科学@Ashe hui ke xue@y中国@j文集 |
690 | @aC522@v5 | |
701 | 0 | @a李泽厚,@Ali ze hou@f1930-@4著 |
702 | 0 | @a马群林@Ama qun lin@4编选 |
801 | 0 | @aCN@c20200906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C522@eL332 | |
寻求中国现代性之路= Search for the Chinese modernity/李泽厚著/马群林编选.-北京:东方出版社,2019.05 |
465页:图;24cm |
ISBN 978-7-5207-0931-6(精装):CNY68.00 |
本书收录了李泽厚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伦理学、美学、哲学等方面的文章十九篇。各篇时间跨度虽大, 但思想前后相承, 内在脉络颇为一致, 即以原创性“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之“人类视角,中国眼光”, 以中华文化之“神”(“巫史传统”“一个世界”“实用理性”“乐感文化”“情本体”等)来消化康德、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等, 强调制造—使用工具的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文化心理结构(包括个体心灵的“情理结构”问题), 希冀通过转换性创造, 探寻一条对人类命运有普适意义的中国现代性之路。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寻求中国现代性之路
索取号:C522/L332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469473 | 214694730 | 社科库509/509社科库 54排3列4层/ [索取号:C522/L332] | 在馆 | |
2 | 1469474 | 214694749 | 社科库509/509社科库 54排3列4层/ [索取号:C522/L332] | 在馆 | |
3 | 1469475 | 214694758 | 社科库509/509社科库 54排3列4层/ [索取号:C522/L332]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