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自我
|
|
作者: | 鲍曼 , 罗德 著 ;张德旭 译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4 |
|
页数: | 281页 | |
开本: | 20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C91-095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社会学--思想评论--英国--现代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305-28207-2 |
000 | 01350nam0 2200313 450 | |
001 | 01035325 | |
005 | 20251007103753.39 | |
010 | @a978-7-305-28207-2@b精装@dCNY72.00 | |
100 | @a20240823d2024 em y0chiy0120 ea | |
101 | 1 | @achi@ceng |
102 | @aCN@b32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自我@9zi wo@dPractices of selfhood@e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f(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 (爱沙)瑞恩·罗德(Rein Raud)著@zeng |
210 | @a南京@c南京大学出版社@d2024 | |
215 | @a281页@d20cm | |
300 | @a守望者·人间世 齐格蒙特·鲍曼对谈&思想 | |
314 | @a译者取自版权页 | |
330 | @a本书作者鲍曼与罗德对人类基本关键词——自我,进行了探讨,描述了21世纪定义“自我”的文化、哲学和社会条件。书中还谈到博尔赫斯、弗洛伊德、列维纳斯等人文思想家的观念,也提到了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伊利亚·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 | |
510 | 1 | @aPractices of selfhood@zeng |
517 | 1 | @a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9yu qi ge meng te·bao man dui tan |
600 | 1 | @a鲍曼@g(Bauman, Zygmunt)@f(1925-2017)@x社会学@x思想评论 |
606 | 0 | @a社会学@x思想评论@y英国@z现代 |
690 | @aC91-095@v5 | |
701 | 1 | @c(英)@a鲍曼@9bao man@g(Bauman, Zygmunt)@f(1925-2017)@4著 |
701 | 1 | @c(爱沙)@a罗德@9luo de@g(Raud, Rein)@f(1961-)@4著 |
702 | 0 | @a张德旭@9zhang de xu@4译 |
801 | 0 | @aCN@c20250911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C91-095@eB303-2@ZB303-2@f1 | |
自我=Practices of selfhood: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 (爱沙)瑞恩·罗德(Rein Raud)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4 |
281页;20cm |
守望者·人间世 齐格蒙特·鲍曼对谈&思想 |
ISBN 978-7-305-28207-2(精装):CNY72.00 |
本书作者鲍曼与罗德对人类基本关键词——自我,进行了探讨,描述了21世纪定义“自我”的文化、哲学和社会条件。书中还谈到博尔赫斯、弗洛伊德、列维纳斯等人文思想家的观念,也提到了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伊利亚·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自我
索取号:C91-095/B303-2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635966 | 216359660 | 社科库509/ [索取号:C91-095/B303-2]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