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防灾避难场所规划设计方法与应用
|
|
作者: | 初建宇, , 马丹祥,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07 |
|
页数: | 117页 | |
开本: | 23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TU984.199 , TU984.199-65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紧急避难--jin ji bi nan--公共场所--建筑设计--研究 | |
电子资源: | ||
ISBN: |
000 | 01628nam0 2200301 450 | |
001 | 1936770958 | |
005 | 20190321155652.56 | |
010 | @dRMB 20.00 | |
100 | @a20160615d2016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k a 000yy | |
200 | 1 | @a防灾避难场所规划设计方法与应用@Afang zai bi nan chang suo gui hua she ji fang fa yu ying yong@f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Fzhong hua ren min gong he guo zhu fang he cheng xiang jian she bu |
210 |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16.07 | |
215 | @a117页@c图@d23cm | |
300 | @a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 (2013BAJ10B09-2) 资助 | |
312 | @a英文题名取自封面 | |
320 | @a有书目 (第254-264页) | |
330 | @a近年来是我国历史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 灾害多发并发, 大灾突发连发。在灾害发生时, 能否及时提供避难场所, 已经成为衡量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和减灾能力的重要内容。我国避难场所的规划研究和实践均还处在起步阶段, 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 这已成为推进避难场所建设的瓶颈。本书以作者的博士论文为基础, 总结了近年来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 力求为避难场所规划提供实用的方法和工具。本选题对合理配置应急救援资源, 提高我国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
510 | 1 | @aMethods for planning of emergency shelter and lts application@zeng |
606 | 0 | @a紧急避难@Ajin ji bi nan@x公共场所@x建筑设计@x研究 |
690 | @aTU984.199@v5 | |
690 | @aTU984.199-65@v4 | |
701 | 0 | @a初建宇,@Achu jian yu@f1969-@4著 |
701 | 0 | @a马丹祥,@Ama dan xiang@f1980-@4著 |
701 | 0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Azhong hua ren min gong he guo zhu fang he cheng xiang jian she bu |
801 | 0 | @aCN@c20160615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TU984.199-65@eC869@f3 | |
防灾避难场所规划设计方法与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07 |
117页:图;23cm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 (2013BAJ10B09-2) 资助 |
ISBN :RMB 20.00 |
近年来是我国历史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 灾害多发并发, 大灾突发连发。在灾害发生时, 能否及时提供避难场所, 已经成为衡量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和减灾能力的重要内容。我国避难场所的规划研究和实践均还处在起步阶段, 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 这已成为推进避难场所建设的瓶颈。本书以作者的博士论文为基础, 总结了近年来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 力求为避难场所规划提供实用的方法和工具。本选题对合理配置应急救援资源, 提高我国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防灾避难场所规划设计方法与应用
索取号:TU984.199-65/C869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244575 | 212445754 | 建筑库201/201建筑库 96排2列3层/ [索取号:TU984.199-65/C869] | 在馆 |